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课教学探究
成思源
(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甘肃泾川 744300)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深入实施,工业机器人技能技术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许多中职院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相关课程。本文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模拟企业型教学情境、搭建专业性社团教学平台三个方面探讨了工业机器人专业课教学的方法和思路,为提高工业机器人专业课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理实一体产教融合学生社团教学探究
一、工业机器人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正在全面部署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工业机器人是我国制造业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市场不仅需要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维护等方面的人才,还需要大量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人员。
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教学现状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传感器、电子电工技术、液压气压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专业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繁多复杂,而且学科综合性十分强,各学科知识点相对独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联系十分紧密,需要将各种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学习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学生普遍重实践轻理论,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技能提升空间受限,独立思考相对较少;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没有形成有效的对接,产教融合还需进一步深化。
三、工业机器人专业课教学实践路径
1.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借助师生双方的互动性教、学、练,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可视化虚拟仿真、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课堂教学的开展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法,设计不同形式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示范操作过程要标准规范,让学生在观察、学习、思考中,通过教师示范提高学生规范认知和安全意识。学生操作时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选一名技能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协助教师负责组织本小组的训练。
任务完成后开展课堂评价活动,对学生的任务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和讨论,注重评价过程的讨论和意见的多样性,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化。课堂评价形成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2.创设模拟企业型教学情境
专业课最显著的特色是具有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背景下,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要依托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尽可能的贴合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不断地将校园文化意识和企业文化理念相融合。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
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企业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通过网络资源不断的补充和更新,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良好对接。
学校管理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相比较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7S”管理规范,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上课前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着装,训练过程中检查安全操作规范,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经济节约意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的组织中,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学会服从管理。通过企业管理的模拟实践使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消除学生的心理差异。
根据教学项目的不断变化,各小组成员扮演多种岗位角色,比如操作工、维修工、调试工、安全员、程序员等。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任务计划和方案,学生扮演的各个角色相互配合完成任务,并评选出一名技术标兵。企业岗位设置的模拟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岗位结构,对企业的各个岗位有深切的感受,促使学生针对性学习相关的技能。
3.搭建专业性社团教学平台
将专业性学生社团作为丰富学生课余学习的重要载体和第二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专业性学生社团是专业教学活动与社团活动的结合体。
专业性学生社团与第一课堂相结合,兴趣型和实用型并重,是第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延伸。通过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社团活动形式,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强化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养。
专业性学生社团的开展与专业技能竞赛相结合,可以使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专业技能,能够将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竞赛以熟、快、准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达到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学用结合的目的。
工业机器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虚拟仿真软件等有效途径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角度创设教学情境,贯穿产教融合的先进教学理念,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良好对接,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和管理制度;搭建专业性社团活动平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充分锤炼和展示自己的技能。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培养一批素质和技能过硬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宏彬.高职院校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2]黄守麟,梁艳,欧启标.机器人实践教学的探讨和优势[J].广西物理,2011(2).
[3]彭宽栋,郑龙,袁俊,罗晓晔.基于工业4.0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人才研究分析及解决策略[J].价值工程,2017,36(24):171-174.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付荣 潘彦文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教学研究】赵红芳(高平镇中心小学):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探索
?【教学研究】宋斌锋(窑店镇中心小学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隐形知识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研究】王涛(泾川县窑店镇初级中学):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