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阅读
一缕书香伴流年
泾川县中街小学 张滢
世间有哪一个女子,不曾想“腹有诗书气自华”,如叶尖雨露,映出天地幻化,知晓人间冷暖;若柳上明月,静看似水流年,细品一缕书香。
——题记
2020年春,因为一场疫情,医护人员奔赴抗疫一线,人民警察坚守工作岗位,大部分人宅在家中,不出门不给国家添乱。在宅家近三个月时间里,我每天除了关注疫情,剩下大部分时间都与书相约,在等待疫情结束的日子里,以书养人生深根,以待日后枝繁叶茂。
每一个清晨,洗漱完毕吃了早饭,女儿按计划写自己的作业,我拿起一本心爱的书,在一旁静静地阅读。读书是宅家日子里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读的时间越久越爱读,慢慢成了一种习惯,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喜欢上读书,是从儿时开始的,上世纪90年代上小学,我的作文总被老师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父亲为我买了作文书,还去邮局订购了《故事大王》,班上的很多孩子都羡慕我有课外书,我的书经常被同学借阅,轮流看。那时虽不懂书会带给我什么,但阅读的种子已经种在幼小的心中。上了初中,迷上《红楼梦》,爱上了诗词。上了高中,读老舍的《茶馆》,爱上了话剧与小说,在一次次吟读《再别康桥》、《致橡树》中,我已经置身于文字的世界,一段轻音乐,一本书,一支笔,就让一个个假期夜晚过得意义非凡。
上大学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当我领回几十本课本,看着《古代文学作品选》、《近现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等书时,我明白这一生,书是我永远的精神伴侣。在大学校园里高大的图书馆里,我消磨了很多课余时光,在一排排书架间,可以自由选择钟爱的图书。有时,我会把借阅的图书带到自习室读,或坐在梨园红木椅上读,斜倚在宿舍床上读……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想读书不仅仅是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更要让书香飘进每个孩子的心中,让阅读陪伴他们一生。做了母亲后,因为整天忙于工作和家庭,我读书的时间渐渐少了,而把主要精力倾注于学生身上,每天都在翻阅适合学生读的图书,虽和学生一起读一起交流,但似乎忘记了给自己购买图书,爱好文学的兴致被锅碗瓢盆磨损得几近荡然无存。
因了疫情,许多人重拾读书的雅兴,我也不例外。当久违的书香,如清泉般一次次浸润心灵,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决定要在宅家的日子里,要好好给心灵“充电”,涵养性灵,用知识夯实生命的底蕴,迎接疫情结束后更优秀的自己。
站在书架前,面对那么多经典名著,我不禁心生歉意,对高尔基这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体悟得更为透彻。是呀,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就是为欲要攀登的理想高塔修筑一层层台阶的过程。能否如愿以偿,取决于自己的努力。
沉浸于书香中,那种踏实、惬意的充实感觉,渐渐回到内心。静静翻开《宋词鉴赏词典》,我依稀记得《雨霖铃》上曾落下的泪珠;品读《青玉案·元夕》,当读到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仿佛听到初读它时发出的叹息……我不想在回忆中蹉跎岁月,欢喜地将它放在书桌上读起来,也许因为年龄的增长,再读宋词,已不是当初的感悟了。
我喜欢在夜色朦胧时品宋词,喜欢在春阳爬上窗棂时读丁立梅的散文,她的文字清新脱俗,笔触细腻,充满真情和诗意,文字是那样干净、温馨、暖心。她个人简介中说:我是用音乐烹饪文字的女子。我想她的文字,一定是用古筝曲和轻音乐烹煮的,因此古色古香,清幽绵长。
宅家读书的日子里,心总会因书上的一篇文章而思绪万千,在读丁立梅的《掌心融雪》时,我感动于她作为一位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帮助,而文章里恰到好处记录了这种人性美好与师生之爱,有感而发我写了一篇《向光飞翔的女孩》,来记录我和学生安的故事,也见证了这个班级同学之间的友情,此文有幸被市报刊登。读到丁立梅写的《 满架蔷薇一院香》,看着文中的一树花开,我不禁想起童年的老屋后杏花树下的美好回忆,遂写出《老屋杏花香》,竟有幸被省报刊登。
在疫情期的特殊岁月中,我边读边写,当我的学生看到我的抗疫作品时,也纷纷让家长发来自己的作品,我非常高兴自己小小作为,能唤醒孩子们内心对疫情的关注,以笔写文,我耐心帮助每一个喜欢写作的学生,收到了许多学生作品,投稿后频频发表。
岁月的长河,承载着我们的梦想。阅读,让我在俗世中来到一处清幽之地,于闹市中获得内心的宁静,轻翻书卷,品出人生百味。因为读书,心愈渐博爱而温暖,一步步向着美好境界前行。生活中的凡尘琐事,悲春伤秋之情,原来都在这淡淡书香中可以达到共鸣。
“万卷古今逍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愿余生,与书相伴,让书香伴随人生,多一些对灵魂的审视和对世界的感恩。一路阳光,一路书香,让生命变得充实,遇见最好的自己。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潘彦文 付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 【教师文苑】薛喜娟(泾川县城关镇杨柳小学):友谊之花盛开柳林—— 读《柳林风声》有感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