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春日小食
文/薛妍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国人对美食无穷无尽的探索欲望让人佩服不已,更不用说对美食做法登峰造极的钻研。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能入菜者数不胜数……身处大西北,虽说地理位置不怎么优越,可家乡田间地头上的春日小吃也是千金难换的美食。
最好吃的当属“苜蓿”。陈忠实老先生在《白鹿原》一书中写到“头茬子苜蓿二淋子醋,姑娘的舌头腊汁肉”这四种美味,排一的就是苜蓿。老话也说“二月的苜蓿比肉香”可见苜蓿在我们西北人心中的地位。味蕾经过冬日漫长的等待变得越发挑剔,无论是土豆白菜抑或大鱼大肉都提不起人们吃饭的兴致。这时候头茬的苜蓿嫩芽破土而出,拯救了人们的“五脏庙”。
春天还睡眼朦胧之际,苜蓿就悄没声地探出了小脑袋,颤巍巍、毛绒绒地随春风吹拂舒展着腰肢和久违的伙伴们窃窃低语。阳坡充足的光照让苜蓿最先出现在这避风港。踏青的人们也在这与它相遇,赏春之极随手摘些许嫩芽儿,餐桌上一盘可口开胃的美食便已出现。
童年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和小伙伴一起去“剜苜蓿”。手提一个爷爷自己编织的小竹篮,和三五好友在田间地头疯跑,边跑边寻觅苜蓿芽的身影,谁先发现目标就吆喝一声,大家围拢过去席地而坐,小手熟练的掐下一朵朵嫩芽儿,手上忙碌着,嘴巴也不得闲,你背一句老师教过的古诗、我讲一下看到的动画片内容、她炫耀一下妈妈买的新衣服,叽叽喳喳中夕阳悄悄坠落,每个篮子里都是满满当当的战利品。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童年,就这样不经意间偷偷溜走……微风啊,你听到了我们多少的小秘密?
时光如梭,现在想再去剜一回苜蓿已实属难事,多少的乡间小路被穿上了水泥新衣,更不用说忙碌的工作和日益焦虑的内心,难以体会到孩童时的无忧无虑与平和安静。但味蕾一直对几种烹饪方式念念不忘,那是独属春天的味道,更是独属外婆的味道。那日路过菜市场有幸买到了一点老婆婆自己摘的苜蓿嫩芽儿,在厨房锅碗的鸣奏声中,终于重温了记忆中苜蓿菜汤的味道,虽然不及外婆做的地道,但味蕾已经想当满足!
开工制作美食,首先把苜蓿洗净,控水切碎,锅中水开放入苜蓿煮至八成熟,少许面粉加水调成糊状,倒入锅内快速搅拌,煮至水开菜熟即可。不加任何佐料的菜汤碧绿养眼,清淡可口,仿佛品到了春天清新的气息,回味悠长。加入盐、辣椒油和少许醋的菜汤顿时变得红红火火,味道也是酸辣爽口,令人食欲大振,再来个两三碗都不在话下。喝的不仅是苜蓿菜汤,更有童年的味道与回忆!
春天,生命力越来越旺盛,这是希望与勇敢复苏的季节,折断的枝桠再度生长,凋零的花朵含苞待放,长风沛雨,艳阳朗朗,万物美丽而纯真,家乡田间地头的春日和记忆的小食值得被久久记忆。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潘彦文 付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教师文苑】宋继红(泾川县第三小学) :春天的花已开,我们多想上讲台
?【教师文苑】泾川县第三小学教师同题诗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