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党原中学 袁海成
摘要: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教师应该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重巩固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关键词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历史教育教学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重巩固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一. 加强教学目标的设计,巩固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检测性、可操作性,是否适合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要求,目标是否落实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这二项核心素养,在设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课的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简单笼统地设定为,通过学习能够列举清初为巩固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能够认识清初民族政策恩威并施、刚柔并济的特点,来形成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应该将其设计为:能够收集历史上中央政权加强对台湾、西藏和新疆地区管辖的有关史实,通过识读“清朝疆域图”,结合课文内容,按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加深对台湾、西藏和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认识。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的指向性很具体、明确,而且操作性与检测性都很强,学生通过学习便可达到。
二.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老师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
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优秀的品格,外化为崇高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痕地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有些史事比较枯燥无味,很难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和图片资料,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历其事之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感知、体验和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深化对史事的认识与判断,进而生成鲜明的历史价值观。例如,在教授“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日本侵略者暴行的纪录片或是图片,并展示当时民众的抗战环境。这样学生就感受到了当时抗战的艰辛,更深入地了解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使学生不忘国耻,热爱祖国,建立起独特的历史理解。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地思考和探究。这样学生不仅仅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还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想,这对于学生来说才非常重要。例如,以《张骞通西域》为例,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其探究步骤为:让学生围绕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用不同色彩在图上标出西域的大致范围。通过提出问题 :看图回答西域的地理范围。;指出图片上的长安(今西安)和新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思考,在古代交通极其不便利的情况下,为什么汉武帝会派张骞出使遥远的西域?(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如果你是张骞,你觉得在出使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来探究核心问题,分组制订计划,明确分工;各组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研读史料,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各组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辨析,组织全班的交流会,各组代表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并解答其他组同学提出的质疑,这种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专题探究活动,一方面,通过自己动手搜集史料,促进学生带着证据意识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了史料实证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尤其是对研究成果的不断研磨,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解历史与解释历史的素养,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巩固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审核:杨红林
编辑:付荣
校对:潘彦文 袁会云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