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群文阅读 厚积薄发
——观看《中华儿女邓稼先》直播课堂有感
泾川县第三小学 沈燕玲
伴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最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所以从部编教材开始,“1+X”形式的群文阅读就提的特别响亮,因为群文阅读刚好契合了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期待。
我们学校是一所新建城区学校,教师队伍年轻,学校特别重视教研教改,尤其是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在这之前,我们学校领导在群文阅读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多次指派一线语文老师去外地培训群文阅读方面的专业理论,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以及观看现场课。在教研会上,我们整个语文教研组的成员曾多次交流群文阅读课的一些专业知识和技巧,语文老师们已经在课堂上反复做了尝试,几位有群文阅读经验的语文老师积极主动承担现场群文阅读展示课,引领更多的年轻老师克服畏难情绪积极探索群文阅读教学。我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虽然已经收获了很多群文阅读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但是,群文阅读教学在课堂上遇到的疑惑也在所难免,宛如在大雾中航海,有时候还是会缺少方向感,总觉得自己缺少群文阅读方面的专业知识,缺少专家的指引。
从三月六日开始到三月底,教育部门给我们老师提供了夯实专业理论和大师级别的群文阅读网络现场课,而且都具有回放功能,终于可以足不出户学到自己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心里的欣喜快乐不言而喻。所以我特别珍惜这次千载难逢的快乐学习机会,每天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做好笔记,给自己注入新的能量,以后想将自己所学所感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当中。
最近两天曾几次回放观看了西南大学附中王浩老师的现场课视频——《中华儿女邓稼先》,本课是一堂很好的教材单篇长文的群文阅读示范课。《邓稼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撰写的一篇回忆他的好友邓稼先的人物传记,本课指教最大的难点是:(1)文章篇幅很长,属于单篇长文,总共有六个小标题,文字太多而且艰涩难懂;(2)本文讲的是科学家的一些往事,时代感久远,学生未必感兴趣;(3)本课要求的阅读方法还是要精读,但课时的分配只有两节课。不难想象这样的单篇长文,如果细细通读两三遍两节课的时间就已经没有了,还群文阅读,这是怎样做到的呢?可是,实际课堂真的打破了我的疑虑,既然是精读课文,即使是这样的长文,也是做到了精讲,而且涵盖到了好几篇文章,好多的科学家。正如王浩老师讲到,其实统编教材里的“教读”“自读”“名著阅读”当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来教。《中华儿女邓稼先》这篇长文用“1+X”群文阅读精讲的法式如此成功,那其他课文也是可以的,《中华儿女邓稼先》这堂现场示范课,打消了我所有的疑虑、困惑和担心。
《邓稼先》第一课时要将只手撑天空,王浩老师通过梳理拆分的方法将课堂呈现给学习者,通过介绍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关系和他们两位科学家的生平导入新课,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围绕人物传记两大特点:真实性和文学性,将课文进行拆分,第一课时围绕真实性展开。紧接着梳理课文与邓稼先有关的时间点,发生了哪些事情?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迅速朗读课文。紧接着稍稍提高了难度,概括,概括3、4、 5小节所讲述了和邓稼先有关的什么事?继而引导学生阅读第三、四、五小节,分别提炼每个小节所对应的人物真实的性格特点。然后整理,推荐课外读物关于科学家丁肇中、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费曼等几个科学家的传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并思考。这节课重点突出了“1”的精讲,也很好地把“X”开枝散叶出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完成了练习题,达成了课程目标,以阅读为主,交给学生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邓稼先》——“古今多少奇丈夫”围绕传记的第二个特点“人文性”而展开,本节课的把握比第一课时更难,因为这节课要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攻克本课的难点,人物精神。本课以一首歌为线索展开,先是听电视剧版的《中国男儿》思考:用一个词来概括邓稼先的一生,你选哪个?引出本课主题精神“奇丈夫”,拆分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在课本三件事情上理解“奇丈夫”的不同精神,感受邓稼先及中国国家领导人的爱国情怀;接着出示唐代李华的作品《吊古场》,读古文播放军队版的歌曲《中国男儿》感受邓稼先及人民解放军的中国情怀;然后再来阅读清末留学生的一段古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并再次播放华为年会版的《中国男儿》,感受中国科学家精神以及无数其他同胞的中国情怀。三个环节以《中国男儿》这首歌为线索,层层深入,感受中国科学家的精神以及无数伟大的中国人的精神,精读,细读,品读,难点突破,体现了“1”的主体性。第二课时“X”的部分就是引导让学生阅读其他的几篇科学家小传,采用《邓稼先》的格式,体现真实性和文学性,写一篇作文。
《邓稼先》视频美美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真的是意犹未尽。原来,群文阅读版的《邓稼先》竟然被拆分设计的天衣无缝,这篇单篇长文的群文阅读实践竟可以如此之完美!此刻,心中的感悟也涌上了心头。
1
及时转变思想,重视方法的传授
统编语文教材“1+x”强调的是由一篇到多篇,再到整本书的阅读。其中“1”是根基,“x”是延伸。群文阅读契合了统编教材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统编教材所有的语文课都可以上成群文阅读课,比如同主题的、同题材的、同体裁的,同作者的、同风格的等等都可以,也可以直接导向整本书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群文阅读方法的传授,重视比较阅读,延伸阅读,整本书阅读,孩子在阅读文字量上有一个积累,才会博古通今,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2
群文阅读课程应该在课前备课上下功夫
王浩老师的《中华儿女邓稼先》这堂群文阅读课之所以如此的精彩,而且做到了学生对科学家的精神有全新的认识,王浩老师在备课时下了很大的功夫。要想上好群文阅读课,教师必须付出大量的精力去备课,去筛选文章,再准备好阅读的方法,带领孩子沐浴在浓浓的书香之中。
3
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多读书
朱熹老先生曾经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适应新一轮语文改革,群文阅读教学这条路任重而道远,通过学习及课堂实践,我很清楚是要上好群文阅读课,读书就成了语文老师的必修课。每次老师要通过大量阅读对文章进行筛选后才能让学生读,选择阅读篇目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产生共鸣。所以,语文老师应该多读书,这样驾驭课堂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
对于学生来说,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给学生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单纯的知识不代表阅读能力,靠刷题不阅读不积累就可以考高分的时代已经远去,大量阅读,海量阅读,群文阅读,厚积而薄发才是语文学习最正确的路。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群文阅读的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和阅读体验,构建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是我们的目标。群文阅读,厚积薄发,我们已经在路上。
审核:杨红林
编辑:潘彦文
校对:袁会云 付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