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初中生拖欠作业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荔堡中学 鲁科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有些学生拖欠作业甚至不交作业的现象。尽管科任老师三番五次地催要,但收效甚微,因而这些学生是最让老师头疼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日常教学中仔细观察、与学生交流以及认真分析,我得出了以下原因。
1、科目多,课业负担重。这是好多学生的心声,从小学升入初中科目种类急剧增加,小学只有语数外,上了初中除了语数外,还有政史地生,上了八年级还有物理,九年级还增加了化学。这让有些学生吃不消,繁重的作业一时间很难完成。
2、时间紧,任务重。初中课目增加,每天课程安排得很满,因而留给学生闲暇时间太少了,每天只有两饭时间可供学生自己支配,语数外作业天天有,隔三差五还有其他科目,除过作业本上的习题之外,还有配套练习册,这让学生感觉自己一天似乎一直趴在作业堆里,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3、对学习缺乏兴趣。由于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上只是被动的接受,对于作业也自然没有兴趣了。心理抵触,行动迟缓使得他们完不成作业。
4、学生基础差,不会做。由于上课听不懂,老师布置的作业,有很多学生看见就头疼,根本无从下手,想完成,有心无力,即使勉强完成,也是照抄照搬他人的。
5、学生集体意识差,拖欠作业的学生大多数都属于学困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不给予他们帮助。因为成绩优异的学生从心理上是鄙视他们的,不愿与这些拖欠作业的学生打交道。当这些学生向他们请教问题时,要么推脱,要么讲解粗略,总感觉给这些学生讲是对牛弹琴,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从而使这些学生感到无奈,甚至无助。久而久之,遇到问题也就很少问别人了,拖欠作业甚至不交作业也就司空见惯了。
6、老师关注少,给学生造成阴影。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关心少,甚至给予的更多是批评,对于他们的作业要么不闻不问,要么大批特批,所以这些学生认为做不做作业无所谓,感觉在老师眼中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常常破罐子破摔,干脆不交作业。
7、长期留守,缺乏监督。在农村,许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照看子女的任务自然而然的落在了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的身上,而这些监护人更多关注了孩子的生活,而忽视了他们的学习。加之,这些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于孩子学习起不了多大作用,无法监督帮助孩子完成作业。
8、作业意识淡薄。在拖欠作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并非不会做,而是思想意识错误,他们认为只要成绩好,做不做作业没关系,没有正确认识作业与成绩之间的必然关系。
针对以上的原因,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每个学生拖欠作业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因此作为老师,必须通过搞清楚具体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方向。
2、分层次布置作业。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同时在知识领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布置作业,尤其对于经常拖欠作业的学生,要为其精心设计一些题目,设计的题目应把握一个原则: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做无用功,要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摘到桃子。使他们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每天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3、适当作业,确保质量。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量,不能只图数量,不求质量,不能搞题海战术。总之,布置的作业要让这些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
4、重视思想教育。认识论中提到:“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教育中,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应让学生认识到作业与成绩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都知道,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成绩的的重要环节,只有学生心理上重视了,才能在行动上加以落实,自然而然就不会拖欠作业了。
5、多给予学生关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心系学生成长,情系学生发展,塑造学生的心灵,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多给予这些学生关怀。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多表扬,多关注。少批评,少挖苦,使他们从心理上感觉老师在重视他们,从而激起其学习的自信心。
6、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要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体的一份子,要有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意识。拖欠作业是一种可耻的行为,班级可成立互助小组,让学优生给予这些学生帮助,对于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讲解,帮助他们完成,不让他们拖班级后腿。
7、家校合一,齐抓共管。教师应与家长取得联系,一起管理学生的学习,在校老师管,在家家长管,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不会无所事事,知道作为学生就应该按时完成作业。
以上便是我关于学生拖欠作业原因及对策的一些个人见解,当然还有欠缺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再逐渐探索。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潘彦文 付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