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2019-2020学年度
第一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01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国家、省、市、县教育工作要求和会议精神,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专业发展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全面落实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科学谋划,真抓实干,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核心,进一步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教研教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实现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02
二、重点工作
(一)强化规范管理,保持严谨教风,培育崇高学风
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及“一岗双责”要求,紧紧围绕备课、上课、辅导、技能训练等质量形成过程,持续落实“事前规范引导、事中督促检查、事后考核反馈”的全程化管理机制,抓小抓细抓实,提高教学常规检查频次,及时通报整改存在的问题。
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实训安全、教学责任事故认定等管理办法,重点查处早晚自习、上课迟到、早退、旷工、课堂玩手机等不良现象,杜绝思想政治意识淡薄、言论不当、自由散漫、纪律松弛、业绩不精、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保持严谨教风。
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育崇高学风,使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学习,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崇尚科学技术,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坚定意志,敢于创新,不断拼搏成才,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强化培训交流,打造卓越职教名师团队
1.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打造教师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全面开展工作,加大创新力度,发挥“名师引领,全员跟进”教研活动,建立“职教名师带头开展专题辅导讲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牵头引领,其他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新机制,培养创新教师团队。学期内举办教学论坛,外出培训回校教师在专业组内开展经验分享沙龙,邀请职教名师或行业专家来校培训、委派人员外出参训等,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2.持续实施“青蓝工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名师辐射效应,继续实施“青蓝结对帮扶”工程,规范“青蓝工程”结队帮扶的申报审批、过程管理、结果考核认定等流程,每个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落实帮扶青年教师的责任,通过交任务压担子,从教材处理、项目设计、教案备写、作业批阅、教法指导、技能传授、教研教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不断规范新入职青年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做到帮扶有痕迹、出成绩、见实效。鼓励教师参与技能实践及比赛交流,积极参加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及工程师等技能鉴定认证,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实施教学提质工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深化教研教改,提升教研实效
1.突出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职能,以“相对集中”原则安排组内公开课,认真组织开展听课、评课等常规性教研工作,教学人员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0节次,并纠正评课流于形式、只听不评或只讲优点不提缺点的不良现象,形成良好地教研氛围。
2.教研组要针对教学实际存在问题,创新教研方式,组织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实效性提升等专题研讨,开展课题研究、论文及典型案例撰写,不断提升教研能力。学期内,各科任教师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完成省市级立项课题集中开题,推动教学科研工作质量大幅提升。
03
三、教学研究,教研教改水平明显提高
5.组织2组(8名)教师参加了全省英语、酒店专业教学能力大赛,全部荣获二等奖。
6.本学期,学校教师申请2019年甘肃省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结项验收1项,顺利通过结项鉴定;申请2019年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验收2项,顺利通过结题鉴定。
7.组织召开了6项2019年市级课题开题研讨会和中期评估,组织教科研能力优秀的教师指导开题研究和中期评估工作。
8.本学期,全校教师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10篇。组织16名教师参加2019年甘肃省教科所论文征集活动。
9.组织师生参加甘肃省青少年多媒体作品征集展示,上报作品30个(电脑艺术设计17个,漫画3个,电脑动画10个)。
10.组织申报平凉市“双师型”教师12人。
11.组织9组27名教师参加甘肃省职业院校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决赛。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家、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执行学校工作计划,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核心,进一步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深化教研教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推进后示范校建设进程,巩固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果,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强化规范管理,建立良好教风
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及“一岗双责”要求,紧紧围绕备课、上课、辅导、技能训练等质量形成过程,持续落实“事前规范引导、事中督促检查、事后考核反馈”的全程化管理机制,抓小抓细抓实,提高教学常规检查频次,及时通报整改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实训安全、教学责任事故认定等管理办法,重点查处早晚自习、上课迟到、早退、旷工、课堂玩手机等不良现象,持续纠正部分教师存在的自由散漫、纪律松弛、业绩不精、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建立良好的教风。
(二)加强培训培养,打造卓越团队
1.培养教师创新团队。落实好两周一次的教研工作会议。开展“名师引领,全员跟进”教研活动,建立“职教名师带头开展专题辅导讲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牵头引领,其他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新机制,培养创新教师团队。学期内举办校级教学论坛,由寒假外出培训教师经验分享沙龙、邀请职教名师或行业专家来校培训、委派人员外出参训等,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2.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名师辐射效应,继续实施“青蓝结对帮扶”工程,规范“青蓝工程”结队帮扶的申报审批、过程管理、结果考核认定等流程,落实每个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至少帮扶一个近五年新入职的教师,通过交任务压担子,从教材处理、项目设计、教案备写、作业批阅、教法指导、教研教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不断规范新入职青年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做到帮扶有痕迹、出成绩、见实效。
(三)实施教学提质工程,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专业建设。依据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对接新发布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工业机器人等相关新产业新职业,深化专业体系改革,优化调整专业集群,适时停办、开设相关新兴专业。加强数控技术应用省级骨干专业建设,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价方案,更新或采购实训设备,不断提升在省内的引领示范作用。
2.加强教学管理。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对照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教学标准,进一步强化教学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加强毕业作品设计、制作及考核,持续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管理流程、考核评价及相关量化表册,加强对教师的教案审阅、课堂教学、作业批阅、课后辅导及学生的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作业、自主学习等教学环节的随机抽查和定期检查管理。
3.构建高效课堂。推广应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技能训练体系,深入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育训结合落到实处。加大信息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程度,大力实施仿真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式,使信息化教学课程比例达到85%以上,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4.推进阅读推广。认真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以《百首名诗赏析》为载体,引导师生以书为友,广泛开展晨诵、暮省、共读共写共研等阅读活动,指导“春蕾”文学社开展专题讲座报告,积极面向“泾水读书人”和校刊推介师生阅读动态,举办“五四青年节”师生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和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引领学生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升个人素养。
(四)深化教研教改,提升教研实效
1.突出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职能,以“相对集中”的原则安排组内公开课,认真组织开展听课、评课等常规性教研工作,教学人员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0节次,并纠正评课流于形式、只听不评或只讲优点不提缺点的不良现象,形成良好地教研氛围。
2.教研组要针对教学实际存在问题,创新教研方式,组织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实效性提升等专题研讨,开展课题研究、论文及典型案例撰写,不断提升教研能力。学期内,各科任教师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各教研组至少牵头开展两个以上的课题研究,确保立项课题全部通过结题鉴定,申报课题全部顺利立项,推动教学科研工作质量大幅提升。
(五)展示教学成果,提升专业影响力
以2019年职业教育宣传周活动为契机,积极筹备制作职教宣传展板,加工创新创意科技作品200件(套),宣传年内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大事,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各专业要明确分工、整理提炼专业特色,做好专业展牌设计制作,并做好现场操作动态展示准备工作。教务处人员要维护好校园门户网站有关版块,并组稿印制校刊1期。
三、保障措施
1.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常规落实。全面认真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新站位,落实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自觉做到教学各环节的安排、落实、检查及时有效。
2.突出压力传导,强化责任担当。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心,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学校各项制度和工作落实不搞变通,不打折扣。
3.强化教学管理,确保工作实效。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依据,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环节,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教学各环节任务安排部署到位,过程实施有力,教研工作效果良好。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潘彦文 付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