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小班社会活动《不跟陌生人走》教学反思
光彩幼儿园 吕小艳
小班的小朋友在入园前都是娇嫩的花朵,在家长的爱护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快乐地成长。入园后离开家庭的呵护,来到新的环境,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跨界”,“跨界”伊始,许多小朋友都不适应,缺乏生活经验和安全观念淡薄两方面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年龄小,对周围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懂得什么是危险,好奇心又强,对一切都想亲身尝试。
针对以上问题,为全面提高新入园幼儿的安全意识,我们小班级年级组在本学期《小小的我》主题中,设计了《不跟陌生人走》社会活动。该活动预期达到三个目标,一是引导幼儿形成不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的安全习惯;二是强化幼儿安全意识;三是提高幼儿反应能力。
在平时安全教育中,我们经常会问“陌生人给的东西你们要不要”“陌生人带你去一个地方你去不去”孩子们都会说“不要”“不去”。但对孩子们是否在实际生活中能真正做到“不要”“不去”,本次社会活动活动我们首先设计对幼儿自我防护安全意识和行为进行了考验。
为了让活动更具真实性,活动前没有告知跟班老师。我请了中班的一名家长扮演“陌生人”,在其他班级找了一些毛绒、汽车等玩具进入小一班进行情景演练。我给这位“陌生人”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是拿着这些玩具吸引孩子,看他们会不会要;二是孩子们领取玩具后,诱骗孩子们到外面拿更多好玩的玩具,看他们是否会到外面取玩具。
活动开始前,我乐观的认为可能有会一部分孩子会禁不住诱惑,但大部分孩子已有安全教育意识,不会要陌生人的东西,不会跟陌生人走的。
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当“陌生人”带着我的任务进入教室,对他们说“小朋友们,我这里有好多好玩的玩具,你们想要吗?”孩子们居然争着抢着要,没拿到玩具的还不开心了。“陌生人”看着没拿到玩具的小朋友说“我外面还有好多呢,你们跟我出去拿吧?”没有拿到玩具的小朋友竟然一拥而上,争先恐后的想要跟着去。我没阻止他们,但我问 “小朋友们,你们你认识这位阿姨吗?”他们居然说“认识”,我又问道:“在哪认识的?”他们竟然回答说在街道认识的,而且一边说一边已经跟着出了教室门。为了拿到玩具他们已经将“陌生人”假想成认识甚至是熟悉的人了。
我没想到,平时嘴巴上说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一个小试验中我们班的孩子几乎全部失败了,从“陌生人”进入教室跟孩子们说话到要带他们出去,孩子们的脑海里根本没有闪现出平常老师教给他们自我保护的安全防护意识,没有一个孩子会想这位陌生的阿姨是不是坏人,该不该跟她去。本次社会活动证明,我们老师在安全教育活动上的语言说教在实际生活中不堪一击。
这次演练活动既是失败的,也是成功的。失败是因为孩子们在接受安全教育活动后,自我保护安全意识浅薄;成功是因为我们发现一般性的语言说教收效并不大,找到了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在家长会上,我将这次演练活动告诉了家长,家长们也很吃惊,他们纷纷表示在平常生活中,给孩子多次讲过很多类似的现象和预防措施,孩子们应对类似现象都说的头头是道,能都知道怎么做,对这次演练结果感觉很吃惊。
今后在给孩子们安全教育中我们不能光嘴上说要怎样,更多的时候需要通过视频,实际操作,讲故事,说儿歌等方法,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环境认识的能力。孩子们的认知需要具体的感官,只是一味的说教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是达不到效果的。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培养好的,要循序渐进,并经常锻炼强化,才能逐步提高。
审核:杨红林
编辑:潘彦文
校对:袁会云 付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