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编者按
按照市教育局安排,“西北好教育联盟”第六届“同课异构”说课赛课活动在陕师大平凉实验中学和华亭一中分别举行。县局高度珍惜此次近距离、大范围、高质量、高层次的教研活动,由副局长李旭勤带队,教研室专职教研员全程组织,四所高中物理、数学、生物、政治、英语、地理六个学科的32名教师参与说课及观摩活动(其中14名教师参与说课竞技,泾川一中数学教师胡志宏从45名数学说课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进入赛课环节,获得大赛讲课二等奖)。精彩的说课赛课活动集中体现了甘青宁省区高中新课改教学的优秀成果,让参会者受益匪浅。现将参赛人员观摩心得以“教研直击—西北好教育”专题予以刊发,希望能相互启迪,促进提高。
每一次观摩,都是一次教学的求索
——参加“西北好教育联盟”第六届“同课异构”教学大赛生物组观摩心得体会
高平中学 赵小瑞
花香兀自西北来,一遇煤城便盛开。2019年12月13日至15日,我们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下,有幸赴华亭一中观摩“西北好教育联盟”同课异构大赛生物组观课活动。14日我们观摩了来自甘肃、宁夏、青海的38位老师内容为“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精彩说课,15日我们观摩了从这38位老师当中评选出来的前6名优秀教师的赛课及金太阳聘请的专家的示范课。
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38位老师各自精彩纷呈的的示范,让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38位老师说课风格各异,有许多神来之笔和创新之处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针对生物实验课的创新课堂教学这块,有很多独到之处,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不枉此行。活动的开展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平时教学上的不足和急需改进之处,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唯有教学真功夫,才敢杏坛竞风流。教学基本功上,38位老师大多数从表情、神态、动作到语言,都散发着各自独有的魅力。教师语言的启发性能提升课堂氛围,带领学生深入探究科学真相。教师亲切的微笑,抑扬顿挫的情感表达以及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更能带领学生融入课堂,把追求知识当成一次愉快的旅行,而教师就是带领学生走进万花园的导游。38位老师各自睿智风趣的课堂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基本功对于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锐意进取树新风,改天换地勇创新。教学创新上,参赛老师的思维创新让我敬佩不已。在“物质跨膜运输实例”这节教学内容当中,涉及到一个渗透装置。许多参赛老师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渗透作用,便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他们对原有的渗透装置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例如,有的老师发现用玻璃纸做半透膜效果不明显,就查阅资料改用鱼鳔;有的老师觉得长颈漏斗的颈直径过于大,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就将整个实验装置改用注射器来代替,将注射器针头去掉,按上细管,另一头将推进器去掉,装上鱼鳔;有的老师将原有装置改用鸡蛋等等。这种敢于钻研创新的精神,大大提升了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是我今后教学当中必须学习的地方。
★呕心沥血忙设计,课堂秒变趣生活。在课堂设计上,参赛老师们运用新颖,独特的思维设计,将课堂生活化。例如有几位老师在课堂上将切好的西红柿、黄瓜或萝卜一盘撒糖或盐,一盘不做处理,让学生观察现象。这种生活化的场景,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生活化场景教学设计更适合学生,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极大的趣味性。老师们还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们分组合作,并精心设计实验,把生物课堂变成了探究的课堂,学生们自己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在发现中学会学习。
★与时俱进弄潮儿,媒体教学立新功。在现代化教学上,参赛老师对多媒体的使用更是锦上添花,给学生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传统教学,老师都是依赖于课本讲课,由于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限,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作为老师只有让学生掌握几个知识点便完成任务,试想,这样的学习怎么能让学生开阔视野,获取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呢?不过,多媒体的应用,就马上使得这一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这次观摩课,每一位老师都在多媒体的设计上下足了工夫,将多媒体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多媒体优美的画面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多媒体的使用,使知识概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我对于如何构建新的生物课堂教学有了许多新见解新认识,一个个教学实例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在生物课堂的创新上,我也有了更开阔的思路。我知道创新离不开思考,只有在平日的教研活动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才能更新思路,才能有进步和发展的空间。育人之路其修远兮,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解读,求索不止。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