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赏中华诗词 寻文化基因 品生活之美
——观《太平镇教育办诗词大赛》有感
太平镇教育办 王姜龙
1月28日,太平镇教育办举行第三届小学读书节诗词大赛及阅读成果展评活动,看了之后很受启发。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老师的教导下背唐诗宋词,等我长大当了老师,当了爸爸,我也开始教学生和自己的孩子背诵古诗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些古诗我们都能耳熟能详。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古诗词走进了我们,我们在吟诵古诗词中感受着韵律的美,情境的美,感受着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乐趣。
这次诗词大赛分高年级和中年组进行,共13个代表队参加,参与人数多,他们有的对答如流,有的一知半解,只为诵读中国古诗词,感受诗词文化带来的意境。看选手在场上激烈竞争,让人们欣赏到一场视听盛宴。把高雅的唐诗宋词,通过喜闻乐见的流行方式进行传播,又把许多教师带回当年的青葱岁月,回忆起年少时诵读诗词的情景,回味悠长。此次诗词大赛的举行,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温习,带动全体师生感受诗词的美和趣,给人带来视角和心灵的享受。
为什么今天想写诗词大赛的观后感呢?因为诗词大赛给了我许多触动,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点:
一、才华横溢,腹有诗书气自华
无论是学生还是评委老师,都让我们感慨,真是才华横溢,腹有诗书气自华……由此联想到“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教师,想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绩,必须要经过刻苦的学习,努力的工作,知识的累积,不断的创新,突破自我才能成长为教师中的人才,才能展现自我,使自己拥有独特的教学魅力。
二、厚积薄发,书到用时方恨少
诗词大赛的参赛选手都是各校选出来的精英,但是想要在这些精英中脱颖而出,可真的不容易,真可谓“强中自有强中手”!由此联想到想要在教学工作中,对问题的解决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对教学方法信手拈来,应用适当,一定要有非常强大的业务功底和知识储备量。并将理论的知识深刻理解,深入骨髓、融入血液。才能在工作中不慌手脚,不乱分寸,才能从容淡定!
三、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对于我们在台下的吃瓜群众而言,看诗词大赛,肯定有不同的表情流露。对我的启发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二十年前,第二好的时间就是现在!而作为教学工作者,在工作中与其看着或羡慕别的同事不断尝试新的方法理念、不断突破自我,更上新台阶;真的不如自己沉下心来从一点一滴的做起来,一点一点的修炼,而后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
纵观平时的工作,我们虽然重视阅读活动的开展,但是工作做得还不细,还不实。有些工作还是在流于形式。今天通过观看诗词大赛,让我感到从小加强学生诗词教学很是重要,让学生从小背诵更多的古诗不只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熏陶,学生在吟诗作赋中能够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学生品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修养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在证明孩子书读多了,诗词背诵多了,自然从内往外的有所改变。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古诗教学,制定出孩子各阶段应该背诵的古诗的诗目,不能只满足于教材的那几首古诗,要扩展古诗内容,开学初就要把要求背诵的诗目留给学生,要求学生不但会背,更是要理解古诗的意思。每天要通过晨诵时间多诵读一些名家诗词,从而丰富阅读内容。
诗词大赛是一个很好地活动,它给所有人一些启迪。特别是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传统文化要从小学抓起,诗词要从小学背起,把这些诗词好好地传承下去,不但是增加了知识,更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就是要时刻记住,诗词演读着历史,诗词传播着文明,诗词代表着文化。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忘初心,肩负起这种使命,大步向前。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 【课赛总结】刘世勤:平凉市2018年中小学课堂教学(优质课)竞赛与观课议课教研活动专职教研员组活动总结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