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同课异构 尽显风采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
泾川县第三小学 梁瑞
上周四,我校三年级王宝宝老师和吕红娟老师在数学教研组的组织下在学校录播室进行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同课异构活动。回味整节课,两位老师在上课中的一些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王老师这节课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课开始让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分东西情境中,复习本课概念的关键――“平均分”。再由“一半”引出 ,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学生也很自然的作好了认识分数的准备。接着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用不同的现象体现分数的本质――“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原来物体的一半 。最后再由判断练习巩固学生对的认识,同时引出几分之一。继续让学生折一折,用类推迁移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概念。具体来说,我觉得王老师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让学生在做中学。
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得数学知识需要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新课标)。本节课中,王老师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折并涂色表示。接着,在认识了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或圆这些材料折一折并涂色表示几分之一,再让学生对一个个作品进行辨析。于是,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逐步清晰了几分之一的概念――“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一也就很容易地从学生的手指中一个个地 “诞生”了。
二、让学生数学的眼光更敏锐。
“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的概念。”学生随着老师,在“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人体”及广告中的找分数。在分巧克力的活动中,巩固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初步感知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人分得的就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人分得就越少”,为后面学习分数的大小做了准备。在对广告里最后一个“ ”的讨论中,进一步加强了单位“1”的初步认识。学生在找分数、辨分数的活动中,增强了数学意识,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眼光更为敏锐。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节课,王老师的教态随和、语言亲切,学生一直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尊重、民主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闪现。在认识几分之一部分,王老师提问:“你想认识哪一个分数,想自己折还是老师告诉你?”学生在这样的提问下,积极地展开了折纸活动。数学由此变得更加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这又怎么能让孩子不喜欢数学呢?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
泾川县第三小学 史亚龙
2019年11月28日上午第二节、第三节课,我校三年级王宝宝老师和吕红娟老师在数学教研组的组织下在学校录播室进行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同课异构活动。这次教学活动,两位执教教师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环节齐全,学生参与积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下面我就王宝宝老师的这节课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王老师能从实际情境中自觉让孩子进行数概念的扩展,进而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需要。针对分数概念教学抽象的特点,根据儿童心理和年龄特征,王老师选取了“熊大和熊二分月饼“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情境为学生营造探究的兴趣,引出了1/2,这样既能感悟平均分,同时引出分数,加强了分数意义的理解。再通过折一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分数,再次感悟分数的意义。在折纸学分数时,由扶到放,在折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全课一气呵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巩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新理念。具体来说,王老师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找准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大背景下认识了分数。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王老师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而一个月饼的“一半”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
二、加强了直观教学,降低了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王老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2。纸上折了1/2后让学生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并动手折一折,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但愿自己多一份努力,可以让学生少一份艰辛,学得更加地轻松愉快。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
泾川县第三小学 杨文聪
在上周四早上,有幸听到我校王宝宝老师和吕红娟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我颇有感触。
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环环相扣,教学方法得当,目标落实到位,课堂具有实效。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相对于整数来说,无论从意义还是读写法都有很大的不同,老师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贯穿于教学始终,给我们呈现的是两节活泼灵动的课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教学的,王老师创设了熊大熊二购物、学生分月饼的情景,吕老师创设了学生旅游分食品的情景,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的这一“分月饼”的过程放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亲眼目睹并体会平均分的过程。由于三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很多时候不能完整规范的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些简单的现象,于是,两位老师通过让学生充分说分月饼的过程,逐渐规范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表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建立了分数的直观表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老师充分抓住了孩子的这一认知特点,让学生经历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地充实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吕老师通过比一比这个活动,让学生比较长方形的二分之一、正方形的二分之一、三角形的二分之一的共性,它们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让学生知道“形状”“大小”和“折法”都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这样,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有效的数学活动是要引发孩子的深度思考,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课堂上老师在认识几分之一时,就放手让孩子大胆地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分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创造的分数,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胜心,也让孩子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后边有层次的练习中也涉及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练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从两节课上我汲取到不少的教学营养,今后我将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其实学生并不仅仅是要学好知识,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数学品质,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
泾川县第三小学 左文娟
上周数学教研组活动有幸听了王宝宝和吕红娟两位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我感触颇深。王老师的课组织教学语言精炼,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开展的教学活动别开生面,课堂效果良好。吕老师课堂上讲解细致,拓展广泛。
我觉得王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教学时,王老师都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思考一半是怎么分的,产生一种对新知识的需求。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
二、挖掘多样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王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图片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几分之一 等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王老师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塑造了学生的个性,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两节课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我感觉在两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时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造成站位过高的局面。今后的教学中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充分做好更方面的准备。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 【课赛总结】刘世勤:平凉市2018年中小学课堂教学(优质课)竞赛与观课议课教研活动专职教研员组活动总结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