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批评学生是一门艺术
荔堡中学 刘小莲
初中生由于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一般还不很成熟,自我调控能力弱,难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某些行为偏差。对于违反纪律,犯有错误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无疑是必要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规范自己行为,同时也能很好地教育其他学生,使他们引以为戒,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犯或者少犯错误。但是教师批评学生往往容易走向两个误区:一个是批评过火,把批评当作教育学生的法宝,有时甚至牵连无辜,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形成逆反心理,造成学生不肯接受批评或勉强接受批评但心理不服气的现象;另一个是批评过和,不管学生出什么错,都采用春风化雨式的教育,结果学生完全不放心上,不当一回事。所以批评作为一种管理教育手段,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负面效应。作为教师,必须巧妙地掌握批评的艺术,创造性地运用批评手段,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面对学生犯错误,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我觉得应从以三个方面下入手。
01
深入了解,弄清原因
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切不可因为在气头上,不分青红皂白说过分话,而对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知之不全或知之不深,这样不仅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教育,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此时,老师应冷静地了解实情,客观地分析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是偶尔为之还是经常发生?然后再向学生指出错误的性质和造成的后果,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这样做能使被教育者心服口服,主动改正。同时,也能使其他学生得到相应的教育。
02
区分对象,公平公正
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有错误不庇护,不夸大,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有的教师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尤其是好学生不愿批评,即使批评也总是轻描淡写,而对待一般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则大批狠批,不能一视同仁。不管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一般学生,有了缺点错误都应受到批评。如果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狠批,那就会使学生反感,降低教师的威信。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对于因粗心、贪玩等引起出错的同学,多是自我控制能力弱,是非分辨能力差,喜爱模仿,老师应注意帮助他们分析出错的原因。对于心理活动十分敏感的学生,要格外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有时投以意味深长的责备眼光,比当众呵斥或者反复的训诫效果要好得多。
03
找准时机,把握分寸
批评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当的场合,有些同学的错误清楚明了,可当场批评,而有些问题,原因复杂,不能急于了断,需做进一步地分析。有些差错具有代表性,全体同学应引以为戒,适合在公开场合批评,有些个别的、偶然发生的差错,不必兴师动众,只需在小范围内解决就达到预期目的。作为初中生,每一位同学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学生犯了错误,有的教师不分场合,便在全班公开点名批评。结果,被批评的学生中,有的学生再也抬不起头来,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使教师更加难以管理,因此批评的场合恰当与否,关系到批评效果的好坏。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性质、程度、根据学生的性格、脾气选择适当的场合开展批评,给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同时批评还要严格地把握好轻重尺度,要防止严重的负面效应。不要把小问题扩大,处罚力度也要就事而论,让学生心悦诚服。有的教师常用挖苦的、刻薄的、极易损伤学生自尊心的话批评学生。这样,被批评的学生就会产生仇视的思想和自卑的心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所以,批评学生时要尊重学生,不要讽刺挖苦,更不要恶语伤人。
总之,班级管理中,批评也要讲艺术,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树立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好学向上的责任感,培养追求新知、锐意进取、战胜挫折的意志,对于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因此,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惩罚。但教师在批评的时候如果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手段,不是批评者耍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