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担当者”科学送课下乡活动引发的思考
11月20日下午,“担当者”一行二位老师在城关镇水泉寺小学为我们带来了两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这两节课深受学生们喜欢,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孩子们在李兆老师的带领下研究了《虹吸现象水搬家》,李老师精简的讲解,有序的引导,适时的启发,使六年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孩子们小组合作,积极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从而透彻理解了虹吸现象这一科学原理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随后另一位老师开放式启迪与演示让孩子们亲眼目睹了层出不穷的科学小游戏,比如气球可以按一定轨迹飞行,利用饮料瓶挤压使气球充气,利用磁铁的吸引力使饼干盒在斜坡上可以禁止而不下滑等。这位老师旨在通过这种形式的展示向孩子们传递出:“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并不神秘”这一思想,启发学生们在生活中去积极探索科学,以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探索科学的意识。
这两节课,从形式上来讲,它摈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几乎是开放式;从教学方法上来讲,与我们所使用的教法想通,渗透了讲解、启发、探究、演示、实验等方法;但从教学目标上来讲,它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为主。很清楚,这样的课堂完全是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其实正是我们传统的课堂所缺少的东西!我们一贯的教学是在应试的前提下去进行,就似乎有了“功利性”,因此更多的缺少了科学课的内涵和本质!这应该也是作为科学课教师所应该思索的!
如今我国正处于发展中,更需要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所谓科技兴国不是一句空话,唯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敢于探索,勇于尝试的科技型人才,国家科技实力才会剧增!科技强国之梦才会不断实现!这一切就要从小学生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潜意识里就存有热爱科学的意识,从而不断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科学教师担此教育重任,更应多思考,多改进课堂,让科学课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科学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那么,我想,“担当者”团队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点:一、不要总拘泥于教学任务,而放不开手脚,让学生被动的以理论性的去接受一些科学知识,我们更多地应该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与素养;二、科学课更多地应该以实验为主,老师要不怕麻烦,积极去做好上课前的实验准备工作,以保证课堂的有效与高效;三、在实验器材短缺的情况下,教师应拓宽思路,就地取材,多以生活中容易找寻的实验器材替代品来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以确保每节科学课的质量;四、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期,对于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作为科学课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多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有趣的科学,并加以研究,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 【教学反思】毛惠丽:Unit 4 I have a pen pal A Let’s talk
? 【教学反思】陈小花:听天津市支甘教师王学莹老师英语教学后反思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