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苗向春老师,来自于天津市武清区梅厂初级中学,今年44岁。由于对口教育扶贫,个人积极申请支教泾川教育。
千里之外育桃李, 汗洒高原见真情
——记天津支教老师苗向春老师
9月份苗老师作为支教教师从天津来到高平中学。
其实很早苗老师就与甘肃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几年前,他与家人就连续多年资助过甘肃大学生。当支教文件传达到学校时,她连已经80多岁的父母都没有告诉一声,就立刻报了名。朋友劝她报个近一点的地方,但她转天就把支教地改到了甘肃。她说,既然选择支教那就选择去最艰苦的地方。8月16日,她将孩子送到大学,没等孩子正式开学,8月20日就毅然乘飞机回了国。随着支教日期的迫近,她想方设法安抚80多岁的父母亲,作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苗老师,在前往机场的一刹那,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她不由自主的流下来泪水。但为了自己的那个执念,那个梦想,怀着一份歉疚,她登上了飞往甘肃的飞机,奔赴西北,筑梦泾川。
两个多月以来,苗老师不论刮风下雨,她天天都是早早的到九年级一班的教室,和陆续走进教室的学生交流。虽然办公室里她年龄最大,但坐在办公桌前备课的时间却属她最长。她积极主动地和同科的教师沟通交流教学情况,询问中考事宜,研究中考试卷。课堂上,她丰富的学识和巧妙的教学方式方法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她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认真纠正每一个错误,作业和作文本上都留下了她一行行鼓励的话语。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管理学生,她利用休息时间走访了很多学生家庭。面对那么多留守儿童,看着孩子们破旧的家,看着那些上了年纪的留守在家的爷爷奶奶们,她真的有些心酸。她知道,在她今后的工作中有必要增加一份家长的工作。她与孩子们谈心交流,询问他们的想法,谈论他们的未来。她给孩子们讲述外面的世界,讲述生活在大城市的同龄人是如何努力拼搏,她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她告诉孩子们像他们父母一样在外面打工的人过的生活,让他们真正明白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在苗老师的努力下,孩子们的成绩在快速的提高着,这个换了四次班主任的班级,语文成绩与其他班相差5分的班级,第一次摘掉了倒一的帽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苗老师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想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孩子们满足于现状,没有对未来的想法,更谈不上理想、目标。家长和孩子们的想法就是毕业后出去打工挣钱,甚至很多孩子没毕业就已经出去打工了。苗老师深知,孩子们一系列的行为和表现都是源于思想意识问题,想让他们转变学习态度,就必须要转变他们的思想。于是,和孩子们聊天成为了苗老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她和学生聊家庭,聊生活,聊毕业之后的去向;也聊自己,聊天津的学生。有了同龄人的对照,孩子们的心似乎被触动了,慢慢地,课堂上无所谓的状态少了,说贫话的少了,认真听课的多了,有些同学甚至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早自习开始主动找老师背书了。支教先支智,意识的转变,让孩子们回到了学习的轨道上来。
苗老师积极参加每一次教研组活动,带头参加课题研究。她讲的公开课《写景让作文更精彩》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一些教师主动要求来听她的课,跟她探讨教学上的问题,她所在的初三语文组在她的影响下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作为支教老师,苗老师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经验带到了高平中学。
不仅如此,她还自己出资购买了80多本图书捐给校图书馆。支教两个多月,苗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我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她已经成为了高平中学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
(供稿:李小军)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