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合道中学 史彩莲
课堂提问是课堂中实现师生互动、推进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基本手段,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但目前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教师往往不太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课堂提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课堂提问随意,目标不明;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科学性;教师急于求成,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单向发问,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实现发问的有效性呢?
01
紧扣目标,做好课堂问题预设
要想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分析学情,结合教学具体内容精心设置问题。预设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材重点,突破难点,问到关键之处,指向要明确、具体,语言要规范,表意要准确,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如在教七年级下册《猫》第一课时前,我认真研读了文本,确定了目标,先设置了“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了哪一只?”这一问题,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通过预设问题“你喜欢哪只猫?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喜欢第___只猫,因为它_______,看________________(文中具体表现这一特点的内容)。”让学生深入文本研读,而后又用“.我们一家人对这三只猫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依据课文内容,概括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不同。”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造成第三只猫悲剧命运的原因,从而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这样,通过课前精心备课,围绕目标做好问题预设,就有效避免了课堂提问随意,目标不明这种现象的发生。
02
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度、要化难为易、化大为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果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一开始就难住学生,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后就很难再有思考的热情。比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我打算让学生读课文后复述故事情节,但考虑到学生的现状,直接让他们复述对部分学生是个难题,于是我基于这一点,将问题化大为小,设置了以下问题:“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这几个问题学生很容易从文中找出来,接着进一步提问“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学生通过读文本,找答案,将答案组成一段通顺的话,就达到复述故事情节这一目标了。而后,我又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顺势抛出“这件小事给你什么启示”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主旨。这样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学生在潜移默化,积极思考中了解文章主题思想。
03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孔子曾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下也。”因此,他教弟子是视其程度的深浅,能力的强弱而有所不同。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学习情况往往也是参差不齐的。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依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易到难,既要让优等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让后进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并提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并且合理分配回答对象,让后进生回答简单一点的问题,优等生回答较难点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动起来,都有事可做,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展现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04
课堂发问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立学习、思考来解决问题。往往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有的教师提出了问题,让学生讨论,但是还不等学生深入思考、回答,教师就急于分析讲解,总是以讲代学,以讲带思。还有一些老师,明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思考,可是又担心学生理解不深入,课堂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于是教师开始讲解,给予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看起来似乎教学任务完成了,该教给学生的也教了,老师可以放心了,但却容易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总是放弃思考,等待答案、懒于思考的习惯。所以,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多听听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多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05
注重课堂发问的双向性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但现在课堂大多都是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讨论,通过师问生答的形式来完成课堂教学。这种课堂发问形式,看似学生动起来了,但事实却是学生一直围绕老师的问题、思维转。而老师也习惯了做课堂发问的”主角”,很少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沉醉于自己的预设,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自己问,还要引导学生问。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足够的底气对课文的学习提出自己的疑问,教会学生”善问”,实现课堂发问的双向性。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掌控课堂,了解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的所思所想,使课堂教学有效。
总之,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设置问题,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发问,从而实现师生之间密切的配合,深入的、愉悦的交流。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