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未现歧义,方显意义
泾川县第三小学 刘丽霞
如果用4根火柴可搭成1个正方形,用7根火柴可搭成2个正方形,那么搭10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搭n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
此题是今年泾川县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监测考题中的一道填空题,此题的标准答案是31根和(3n+1)根。这道题出题者的意图是让学生的思维线性,固定在正方形大小和方向一致性上,如以第一个正方形为基础, 依次去直线型搭建。如图1所示:
这是按出题者的意图所搭建的10个正方形,需要31根火柴。
那么这道题有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有二:
没有给出体现出题者意图的示意图;
没有说明搭建的正方形是否同样大小。
基于这两点考虑,那么本题的第一空答案应该不唯一,而且第二个空无从谈起
所以如果学生从第三个正方形开始如下图这样搭建,那么问题就来了,如图2所示:
搭建这样同样大小的10个正方形需要27 根火柴,但本题并没有规定同样大小 ,如图所示中不同大小正方形共有14个。
如果搭建同样大小的正方形10个,需要火柴27根,但是图中不同大小正方形共有15个。(如图3所示)
如果搭建图形如图4所示,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有10个,需要28根火柴,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共有13个。
也就是说你的意图是让我直行,而我偏不听,我的脑子此时却多转了几圈,发散了一下,得到的结果远远不止上面三种,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尝试。
新课标以及核心素养要求,把知识技能作为载体,通过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运用,学会创新,要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基于《课标》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这道题目本身没有问题,相反可以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可以通过探究,体验此题答案多样性而带来的乐趣,从而探寻数学学习中更多的奥秘。但是如果作为一道有着普遍考察意义的题目,并且给出标准答案,那么题目本身就不能产生任何歧义,必须严谨,否则就会让一部分学生无从着手。
如果给出4根火柴可搭成1个正方形,用7根火柴可搭成2个正方形的示意图,10根火柴可搭建3个正方形的图例,那么这个题目就不会有什么歧义产生。如图5所示:
图例所示搭建正方形的方向、大小一致性都做了规定,学生不会想到别处去,规律探寻也就有了意义,作为一个监测质量的题目也就有了普遍性的考察意义。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