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汭水河畔赶车记
窑店镇东坡小学 王梅
《离别的车站》年轻时好喜欢的一首歌,听着这歌儿,浪漫的情景浮现眼前,依萍泪眼婆娑,让人心疼……每次在汭水河边等车,这歌儿总在心底响起!
这里想说的是我的一个五年的特殊的生活常态――赶车。本来没有一点关系,却总是联系在一起,实在不懂,静心整理,也许都与车有关罢,且心情都不是美美哒……
“别犟了,等你上车了我再回”初听这话,你觉得会是你的什么人说的呢?是你亲爱的恋人吧?还是关系甚好的知己?又或者是多年未见的老友在依依惜别……都不是,这是我的父母,更多的是我父亲的话!坚定,果断,不可抗争!曾经有过尝试,可是没脾气,早以失败告终。谁让他们是我的父母。既然要“孝顺”那就“孝”——“顺”吧!
这样的话语开始于2014的八月(那年远嫁崇信)至今整整五年的时间了。特别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更是归心似箭,怎奈何离家太远,从单位窑店赶到泾川,无论如何都赶不上崇信的末班车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情景:每周五的下午,在泾崇公路的边上,一对父女或者一对母女站在汭河边上,焦急地向来车的方向张望,招呼着一辆辆过路的私家车,用“望穿秋水”一点都不为过。他们的对面放着一辆电动三轮车(那是父母载女儿赶车的工具呢)他们嘴里叨念着“怎么没车啊”“怎么还不来啊”“天都黑了啊”……这时,做父母的会说“要不,不回去了,明早天亮了再回吧”“不,你们先回去,我再等等”就这样再一起沉默许久,期盼许久,再重复刚才的对话……
这样的情景又出现在暑假前一个周五的下午,跟以往一样,因为到了泾川依旧没有赶上末班车,只好去泾崇路边等车。本来只是为了告诉父母我安全到达泾川,准备回崇信,让他们知道我的行踪,谁知不一会儿他们开着三轮车来了。他们的出现让我“火冒三丈”。因为我知道他们的陪伴不能促使我马上坐车,反而让他们陪着我一齐经历等车的煎熬。又或者说我不忍让他们看到我如此辛苦模样而徒增心疼!又或者,他们年龄大了,眼睛都不太好,晚上视线更不佳,等会儿开三轮车回家更不安全,反倒让我担心了。于是,我几次三番催促他们回去,他们都不肯,没有太多的交流,只是无尽的期盼。
就这样,天暗下来了,路上的车越来越少,但依旧没车为我停下。我再也按捺不住了:“你们回去吧,你们在这儿陪着,我更坐不上车了。”“关我们什么事?”“也许有车想拉人,一看这么多人,他拉不上,人家就不停车啊,都怪你们”我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好吧好吧……”他们转身了,我很开心,以为目的达到了。谁知,他们走到对面又停下来了,坐在三轮车上继续陪我。“这下不影响你了吧,你说我们站在你跟前,害你打不到车,这下行了吧?”妈妈笑脸相迎,一点儿也不在乎我的态度。“疯了疯了,你们直接想把我气疯!”边说边踏脚……我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不等了起,天都黑成这样了,明早天一亮你就走,没人拦你,这么晚了,谁放心你一个在这儿等?”爸爸低声叨叨着。妈妈补充道“看把娃气的,气得跳呢么”——她应该清楚,这也有她的“功劳”啊!可虽然自责却不见她有改变主意的意思。妈呀,看今天这架势,我是拗不过他们了,再一看时间快九点了“好吧好吧,不等了,回,跟你们回去行了吧,我直接无语了。”瞬间,一丝笑意从爸妈的眼角闪过,他们赢了,他们放心了,他们更不在乎我此时此刻脸拉得比驴脸还长。虽然不情不愿地坐着三轮车回娘家了,但静心想想爸妈的担心和苦心,再想想自己的语气和态度,内疚后悔又在内心交织,真想扇自己几个大嘴巴子。
其实,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我们已经长大,完全能够照顾好自己,不论身体,工作,还是生活,更是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而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陪伴与关心已成为了他们的习惯,却不知有的操心已渐变成了我们的负担,或者还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他们的爱没错,虽有时会适得其反。当给他们讲道理,说服他们不要再操心时,他们会默默为自己的“过错”――因一意孤行打乱子女的计划而自责后悔,但下次依旧“照犯不误”,继续“将爱进行到底”!
可怜天下父母心!人们都说“父母心在儿女上,儿女心在石头上”,一点不假。过多的时候,我们只顾及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绪,却“肆无忌惮”地对着世间最爱我们的父母发脾气,可恨可叹。怎奈我们在他们心中永远长不大,永远是宝,永远是牵挂――任你烦,任你吼,任你怨,他们都愿为你低到尘埃里……
《万爱千恩》中有这样的歌词“是不是我们不长大,你们就不会变老”我只想说“让我们长大吧,你们不要老了,正是因为你们老了,才没有了年轻时对我们的“放心”才会没完没了的操心子女(我是这样认为的)。小时候黏爸妈,希望他们多重视关心和疼爱我们。可迫于生活,他们总是很难对子女“含情脉脉”。如今,我们都忙着奔生活,他们的爱却无穷无尽,有时竟成了“牵绊”。但不同的时期“爱”一直都懂,不同的年龄“爱”也一直都在!
谨以此文提醒自己以后此情必景不必烦躁,做好“孝”“顺”。愿有共鸣的朋友对待父母也都“慢”一点——心情,语速,行为……愿他们能被我们,被岁月温柔以待!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