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作者简介:曹枫林,男,57岁,汉族,庆城县桐川镇南湾小学教师。本人热爱生活,热爱文学。
31
读泾川
文/曹枫林
中国甘肃
平凉泾川
古老泾河水潺潺
孕育了陇上小江南
历来军事要道
兵家必争地段
文化遗产丰厚
历史辉煌而久远
丝绸之路由此过
留下一道风景线
绵绵百里石窟长廊
闪耀着光辉和灿烂
旧石器时代
早有人类繁衍
建郡历县
已有两千多年
王母故里
神话渊源流传
一座西王母宫
始建于西汉
佛道圣地
文化摇篮
七月十二玉都庙会
更是热闹非凡
地域文化独具特色
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
昔日农耕发祥米粮仓
如今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这里人杰地灵
俊男靓女不一般
这里 物产丰富
苹果色香味道甜
黄帝路过恋此景
夸父润喉河流干
秦皇汉武征战地
唐宗宋祖设道关
名将梁睿
名吏范仲淹
王震北原安民
彭德怀率军作战
英雄人物如云
风流韵事万千
焕先事迹感动人
泾川人民永记心间
山有仙则灵
水有龙则安
宫山晓钟惊人
瑶池夜月震撼
完颜民俗去采风
王母浴苑梦游仙
大云寺内怀古
田家沟魂绕梦牵
民族互助团结紧
共建和谐家园
欢迎文人墨客至
提笔挥毫颂泾川
泾川的山青
泾川的水欢
泾川的人民淳朴善良
泾川的发展迅速空前
山舞水唱农家乐
幸福的道路越走越宽
作者简介:陈海,男,王村镇中学教师,爱好文学和写作。
32
读泾川
文/陈海
又是一年夏至时
布谷声声叫醒了一年的辛劳希望
麦浪滚滚,奏响了泾川的繁荣音响。
走进六月,走进莘莘学子收获的时光
又是一年高考季
柳枝婆娑,飞舞出杨柳村的昂然生机
铃声阵阵,弹奏出泾川一中的最强音响
走进六月,走进泾川学子的梦想
泾川一中啊,泾州人的骄傲和梦想
丰收的六月,你的名字充满金黄的麦香
多少人的希望在你胸膛里成长
多少清华北大的苗儿在你怀抱里起航
泾川一中啊,承载建设美丽家乡的众望
构筑泾川和谐社会的脊梁
泾川梦 中国梦
在你脑海里生根,飞向九百六十万平方
复兴梦 强国梦
在你沃土里滋长,引航人类富强
作者简介:陈娟妮,静宁人氏、定居泾川,为膏粱谋。安然乐享泾水风情,书写记录平凡生活。喜静坐阅读,喜神交文采飞扬俊才。
33
读泾川
文/陈娟妮
因为怎样的夙缘
我懵懵懂懂、一路风尘,落脚泾水河畔?
哪一世的牵绊
深种下扎根泾州的桃李之心?
十年之前,我是无根的过客
无助的异乡人
而今,我已枝繁叶茂
而今,我是故乡的外人
他乡的熟面孔
我来,携影同行,无立锥片瓦之地
驻足,流光不散,赢得几缕惺惺相惜
我站在窑店看长武
一马平川金果飘香
敞开大门热情接纳天南海北的车辆
将军铺的勇夫,公主村的娇女
盛唐良缘仍在山野村夫中口耳相传
我沿着312国道一路向西
垂柳依依、青丝清扬
车水马龙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
云飞雨落不仅仅是个诗意的存在
我站在高平望泾川
官山静默,四时变幻
桃李歌舞压不过蜂蝶朝拜槐花
绿意葱茏,幽深清新,全然不是西部印象
秋冬的收藏敌不过远山的韵味悠长
山风逆流而上,呜呜咽咽
是秦时明月还是汉家灯火
召唤白头的征夫从旧时光里归来?
王母宫、南石窟遥遥相应
我的朝拜四时皆宜
南石窟的大佛深远幽谧,
梵音回响在四里八乡
王母安坐在回山之巅
泾河静静环绕,红尘喜乐安康
泾河里的龙王是否还是西游记里的本尊?
泾河的水不舍昼夜,可曾悄悄记录沧海桑田的变化?
我佛慈悲,莲手照拂善男信女
地宫悠长,承载千年的信仰
照壁深深,照不见恒河沙数
般若梵音,修行自在人间
牛角沟里,远古文明等待后人的追寻
完颜村里,金戈铁马隐去了锋芒
涉过黑河红河梁河汭河泾河
你就已经丈量好了泾州的肚量
穿行过泾川南门
王村的大棚、汭丰的果园、杨柳的小菜
都已尽收囊中
一中的杨柳年年吐翠,
见证了多少学子和家庭的葳蕤繁盛
不用爬山涉水
龙门就在泾水河畔
河宽且广
智慧之苇即可航之
不曾走过万水千山
数年之间,一隅而已
管中窥豹,他乡变成家乡
此处安心,泾水河畔五味调和。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