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作者简介:王红莉,女,泾川县第三小学语文教师,热爱阅读,热爱文学,擅长诗歌朗读。
28
读泾川
文/王红莉
就是那一阵阵麦浪的笑声,
叫醒了黄土高坡上的沟沟坎坎。
从北塬党原高崖上刮过的西北风,
在南塬窑店的果树枝头起舞。
你磨亮了镰刀,
我扛起了梯架,
一样的笑容里流着一样的汗水,
一样的汗水里却有不一样的憧憬。
巍巍宫山啊,
是你日夜守着西王母的美梦,
让周穆王在鞭声和血腥里,
赢得四方朝拜。
此去经年,
那南归的燕儿仍在你梁间呢喃,
与你一起在晨光中眺望东去的汭河水,
把泾州大地上动人的故事传向远方。
雄伟的大云寺啊,
是你一次次把佛的慈悲赐给这片圣洁的土地。
在冰冷黑暗里沉睡的佛舍利,
才能一次次在氤氲的香火中,
散发出日久弥新的光芒,
为虔诚的祈祷者擦去心灵的尘埃。
安定桥啊,
依然在风雨中迎来送往,
诉说着泾州的前尘往事,
却把希冀留给了汀洲上的荒草。
于是,
每一个东升西落的日头,
都痴情地描画着这一川逶迤,
将那深绿浅绿编织成夏日的美梦,
在漂泊的泾州儿女梦里播下了思乡的种子。
当回中广场的音乐喷泉,
在熙熙攘攘中变换着曼妙的舞姿,
广场舞队列就犹如荷塘中的涟漪,
在微风中翩然跃动,
那是历经岁月蹉跎的老人,
对生活的另一种诠释。
孩童们的游乐区即使客满为患,
也从不闹腾聒噪,
这是慈爱包容换来的知足感恩。
美罗城的夜市日暮时分就已灯火辉煌,
袅袅升起的不仅有炊烟,
还有那促膝长谈里的人生百味。
来一碗手工臊子面,
回味母亲絮叨里的慈爱。
啖一口膻香的羊肉串,
捋捋粗茶淡饭里的情意绵长。
再饮一杯清苦的啤酒,
把万般无奈搓成百转柔肠。
生活啊,
就是酸甜苦辣就着喜怒哀乐。
在每一个悠长的夏夜,
这里总为你留着一盏灯。
就算你不来,
它却仍然等你到天明。
在这一城一水一山的静谧中,
唤醒那东升的朝阳和彩霞。
作者简介:王会琴,笔名云水禅心,泾川县城关镇杨柳小学教师,爱好诗歌创作,携一颗禅心,红尘里安身,流光里养心。
29
读泾川
文/王会琴
穿越历史的长河远眺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里虽不是婉约的江南水乡
却也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逸
虽无大漠孤烟直
却时有长河落日圆
它的名字叫泾川
千百年来泾水滔滔不绝
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传说
时光悠悠,生命匆匆
漫步在泾水之湄
我无从考证
这里是否真的居住过一个泾河龙王
我想问一下
唐朝的魏征啊,
你真的在梦里斩杀过这样一位泾河大神么
王母宫山安静地站立了千年
瑶池沟里的蟠桃花也盛开了千次
金母大殿的香火也鼎盛了千年
瑶池的阿母,在回屋里倚窗守望了千年
听说穆王的车马也早已上路了
只是走过了这数千年的光阴
再也没有等到一个重逢的日子
李商隐故居的书案前,依旧灯火阑珊
他写下的诗稿,也被世人吟诵了千年
只是写诗的人早已不在当下
大云寺的佛光熠熠生辉
佛祖端坐在莲花台上拈花微笑
哪怕化为佛骨舍利子
他也要普度众生啊
大云寺的钟声飘过尘世
惊醒了无数的人间名利客
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菩提无心,不惹尘埃
红尘深处,梵音袅袅
般若波罗蜜
一声又一声
山青水秀的牛角沟
孕育了淳朴善良的泾川人
这里是泾川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五万年的悠久历史
五万年的文明传承
一代又一代的泾川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他们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无数优秀的泾川儿女
带着梦想走出泾川
也终将带着赤子之心回报泾川
作者简介:徐存虎,笔名浩宇,甘肃泾川人,现居西安,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风满楼》诗社成员。作品见于《绿风》《延河》(下半月刊)《陕西日报》《雪魂》等刊物。
30
读泾川(组诗)
文/徐存虎
1.宫山心事
在故乡,巍峨耸立的宫山
已经千年
绿茵搭建的层层分明的
林子,鸟语和花香
它们独特的点缀宫山
自然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
从最低处的瑶池,拾阶而上
每寸肌肤都在触碰外露的崖壁
那是一个久别的游子,感受故乡
最温暖的方式
2.大云寺里的陌生人
风铃声吹奏起寺庙的钟声
我吹开故乡的门户。我听着
环绕在墙里的经文,故乡开始接纳
远方的客人
我不走,故乡的经文声不断
香客们早已习惯了烟熏
我却没有,在这里
总觉得是一个外人,如同
祈福者一样的人
3.杨柳巷
一定要回去
一定要去那里听听风声
一定要怀着一颗纯净的心
行走在书声琅琅的一中门口
在知识面前,我们都是沉默的人
像海一样,融入所有的给予
在杨柳巷,我们都是柳枝上
掉下的棉絮。我们随风四处奔跑
每年都要重新长出来
随风奔跑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