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老家
泾川县幼儿园 李彩凤
未曾远嫁,却因爸妈去了新疆帮弟照顾小孩儿,我被远嫁了。从二十公里的路程到两千公里的距离,任是怎样似箭的归心也无力改变如此跋涉的现实,每逢佳节,我这个被远嫁的孩子只能眼看着别人欢喜回娘家,思念如泉水,奔涌而来,想念真正意义上属于我的老家,想念那个我生活了二十年的院子,想念兄弟姐妹都在爸妈身边的欢声笑语,想念妈妈的味道……
老家是这世上于我而言最亲切、最隐秘的地方,成长的回忆存放在那里,纯美的光阴寄藏在那里,世间任他山高水长,任他无限风光,独此一地,在我漫长人生的履历中,永无可替代。还记得儿时穿过大半个村落到学堂求学,一路上肆无忌惮的呼朋唤友,偶尔因为琐事吵架拌嘴,生气到极致,还会说些狠话吓唬对方,等到了学校一两节课后便又是交头接耳,形影不离;记忆里最深刻的是给同学起外号,一个男同学每次写作业都特别快,我们赐他美名“四条腿”,另一同学个子矮矮,却又白白胖胖,因此得名“棒棒油”,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符合自己某些特性的特别的外号,我们之间相互称呼,乐此不彼,那些快乐的时光在贫瘠之地物质匮乏的年代滋生出了诗一样的花。
老家的院子坐落在北山脚下,春有花,夏有草,秋有果,冬有雪。大门口有两颗枣树,每到盛夏时节,就长的枝繁叶茂。从春天的抽芽长叶到黄绿细小的枣花开了,从盛放,慢慢变枯黄,再到纷纷凋落,就长出米粒大小的青绿的小枣。夏末时节,枣的个头就基本长成了,青绿的、椭圆的果实,发着绿莹莹的光,晶莹透亮。快到中秋时,枣子便成熟了,鲜红的果皮、淡绿的果肉,一口咬下去,蜜一样的甘甜溢满口腔,你只听那“咔擦”的清脆声,便会垂涎三尺,事实证明,无论以后吃过多少美味水果,于我而言,嘎嘣脆的淡绿色果肉——枣子是我此生最爱与不舍。
记忆中,无论是大年小节,妈妈总会做很多适宜应景的美食,端午少不了油饼、晶糕、粽子、酒麸子;中秋各种馅的包子,蒸的枣馍,烙的枣饼;过年就更不用说了,整个腊月,妈妈都在准备过年用的食材,那时候的每一个节日气氛都很浓,我们吃得简单又好,内心也充实富足。最喜欢的吃食是妈妈在柴火大锅上为我们做的凉皮子,那味道也是我后来在任何摊点店面从未吃到过的,因为做凉皮的工序复杂,所需时间长,农闲时间或者有至亲来家时妈妈会腾出大半天时间来做,印象中有凉皮吃的日子是平淡生活中的大惊喜,我们吃的很快活,小小的院子里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那样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内心深处竟变得万分柔软。
如今再回到生我养我的这一方净土,小院里空空如也,两颗枣树冷清地站在那儿,一半在凄凉生长,一半在深情守望,如我一般,在这小城里独自拉扯我的女儿,一边辛苦打拼生活,一边饱尝思念之苦。村子里的面庞也逐渐变得陌生,还有一些我也忘了称呼的长辈们聚在十字路口拉着家常,我们驱车走过那条曾经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路况良好,内心却五味杂陈……
妈妈打来电话问询端午节吃没吃粽子,酒麸子,外孙女乖不乖,然后说过年他们就都回家了!我既愿这时光走的慢点,岁月在爸妈身上能手下留情,又盼这年快点到来,我们可以在静好岁月里安暖相伴!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