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探索 研究 引领 提升
——泾川县阅读教学课堂讲赛初中组决赛总结
评委组:孙定春
泾川县阅读教学课堂讲赛于2019年4月18日-22日在泾川二中举行,来自全县初中各校的18名优秀选手,在泾川二中赛点参加了激烈的角逐。今天,终于尘埃落定,成绩揭晓。下面我对这次课赛情况作以总结。
赛课组织
这次赛课活动是在教育管理股领导下进行的,沿袭了以往赛课的成功做法,并做了一些改变,力求能公开透明,准确科学。
1、评分更科学。教学设计占10%,教学活动占90%。教学设计关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内容中关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各方面;关注教学设计中文字编排、语句、标点、装订等细节。课堂教学中关注教学各个环节间的过度、衔接,重点解决难点突破等;关注教师的表现,也关注学生的表现,尤其是师生互动和课堂教学氛围,课堂预设与生成等方方面面。
2、评分更准确。每节课结束后,评委组现场评议,分析优劣得失,统一意见,划定等级,然后再分别亮分,分值区域在5分以内。评委打分后,统分组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再核算平均分。这样,有效地控制了评委打分的可控范围。
3、成绩更透明。选手成绩按评委打分逐项登记,认真核算后,评委、评委组长、教育局负责人签字认可,选手现场签字,才算有效。成绩逐人公示,当天成绩排名现场公示。
4、评课更扎实。每天课赛结束后,评委组组织说课、评课活动。选手说课10分钟左右,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方面认真阐述。评课由一名主评评委综合评委组意见全面点评,评课细致入微,充分挖掘选手的亮点,肯定他们成功的方面,激励选手更加努力。也认真分析不足之处,指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分析透彻,有理有据。同时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从语文教学的学术层面现场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以赛代培的目的。
5、反思更深入。评课活动中,一对一说课、评课结束后,评委组长全面总结当天上课、说课、评课情况,对共性问题认真分析,深刻反思;对突出问题重点剖析,提出解决思路和策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教育局负责人对当前阅读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真分析,提出研究的课题和努力的方向,为选手的进步和成长大有裨益。
亮点集锦
1.教学设计别出心裁,为教学活动鼎定了基础。
参赛老师能紧扣课程标准,深挖单元教材内容,广泛收集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施教方案。有的内容翔实,环节齐全;有的提纲挈领,独辟蹊径;有的列表提炼,条理清楚;有的简明扼要,思路清晰。赵亚丽老师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与学情设计方案,她先用泾川的风景导入,然后用课本上三篇美文做素材,从“理顺序、找方法、悟情感”三方面归纳这类文章的阅读策略,再通过一篇课外文章的阅读强化所学到的阅读方法。重难点突出,思路缜密,教学流程行云流水。李娟老师教读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类阅读,设计了“拨云见日—小试牛刀—一展风采”几个活动,通过阅读《中国石拱桥》一文归纳了说明文阅读的方法策略,然后分小组合作探究阅读了两篇文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接着分组展示,教师点评,最后拓展到《自然界的食品树》整本书的阅读。从课内到课外,从一篇文章到一类文章,从单篇阅读到整本阅读,给学生很好的指导。刘一琼老师引用毛泽东读书批注的图片导入教学,然后指导学生用勾画批注的方法完成《猫》一文的阅读,接着向课外拓展,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完成《善待生灵》的阅读,最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这样由浅入深,由课内到课外,由篇目阅读到整本书的阅读。史彩莲老师从《西游记》入手,引入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联想和想象,通过《咏雪》等几篇课文的训练深化这一目标,最后“变身游戏”和《假如我是 》为题拓展延伸,同时引导学生通读《西游记》,品味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这些设计案例显示了年轻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上的探索和尝试,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之处。
2、课件设计匠心独运,为教学活动锦上添花。
参赛老师能精心设计课件,ppt图文并茂,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王俊锋老师在引导学生梳理《骆驼祥子》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时,以图表呈现,简明直观,一目了然。何小燕老师在教学中通过一个抽象图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浓厚兴趣,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踊跃答题,气氛热烈。赵亚丽老师在教学中穿插了董卿诵读的视频,绮丽迷离的意境和深情婉约的语言,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境界,让学生无限神往,激发了学生阅读、诵读的强烈愿望。吴军瑞老师执教《散文阅读中的句子赏析》,在整体分析单元五篇散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了散文的基础知识,然后就散文阅读选出精彩段落进行针对性训练,对不同形式的句子设计答题技巧和答题模式供学生模仿,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技巧,对提升学生的答题能力大有裨益。这些课件的设计蕴含着老师们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他们良好的教学功底,为教学活动赢得了主导权。
3、教学素养秀外慧中,展示了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
本次参加课赛的18名参赛选手是在学校初赛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的,普遍年轻,充满激情,充满活力,都是各校语文教学的佼佼者,教学基本功扎实,文学素养深厚,驾驭课堂能力强。任甜甜老师才华横溢,意气风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观,用自己创作的一首《鱼歌子》激情导入,一下子把课堂激活了。学生通过读美文,赏美言,悟美感,阅读素养得到提升,教学流畅,充满情趣。张伟江老师知识渊博,深沉稳重,外号生姜,不老而辣。当堂和学生同时默写《清明》诗,字迹刚劲有力,圆润隽秀,给学生良好的示范。在诗歌、对联方面信口拈来,造诣深厚。郭改琴老师教学“阅读经典名著,领悟伟人思想”,以《名人传》为摹本,通过介绍罗曼·罗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的杰出成就和成长经历,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理想教育课。教者把自己的读书感悟和学生分享,和学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课堂充满书香和智慧。付军俭老师朴外慧中,他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年的净土”,先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从鲁迅童年美好回忆中感受心灵的纯净,再阅读《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散文,感受到“这是祖父种菜的园子,也是我快乐的精神园子”,教学扎实,一丝不苟。王海龙老师以声情并茂的配乐诵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选取洋溢着爱国情感的诗篇教学,通过配乐朗诵,配乐歌唱、主题探析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阅读鉴赏,学生踊跃读诵,积极发言,气氛热烈,最后在师生合唱的歌声中把课堂带入高潮。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驾驭课堂得心应手。
参赛选手对新课改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也做了多方面的探索,部分老师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拓展提升、总结反思”各环节都能灵活驾驭,自如运用。部分老师教法娴熟,“导”与“学”转换自如,驾驭教材、驾驭课堂驾轻就熟。李娟老师在教学中按小组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小组任务明确,组织精细,学生有效合作,展示发言质量很高,有很多精彩的发言。王俊锋老师在解读《骆驼祥子》人物关系时,采取抢答的方式,适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许丽红老师把四个文段分配到不同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开比赛,既避免了相同的学习内容叠加造成时间不够,又能在同一个维度上让学生充分阅读学习。郭文老师内敛含蓄,温文尔雅,但在教学中体现了良好的语文素养,她创作的倡导低碳生活的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配上运动员进行曲的旋律师生合唱,使课堂焕发了活力。
5.教学态度亲近平和,能融入学生中参与讨论互动。
参赛选手能积极探索新课改模式,有教材但不唯教材,有课件但不拘泥于课件,有导学案但不囿于导学案。走下讲台,融入小组中和学生开展讨论,形成一种非常有亲和力的教学氛围。赵亚丽老师通过自己女儿对二中孩子的评价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在小组之间走动,和学生近距离沟通,面对面互动,课堂教学活而不乱,使学生心灵放松,激情四射。吴利琴老师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文本、知文体、赏文句,指导学生圈点勾画耐心细致,训练扎实。何花老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简单明晰,操作性强,能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使阅读由感性向深层拓展。喻小芳老师“课内得法,课外运用——巧抓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形象”的教学,选取了单元课文中精彩的语段赏析品读,语言流畅,情态自然,技法娴熟。
6、教后反思直面问题,达到了以赛促研的目的。
参赛选手在课赛结束后,主动坐下来听课,向别人学习,通过比较,自觉反思自己教学的优劣得失,态度诚恳,反思深刻。每天课赛结束后,评委组组织说课、评课,选手说课能直面问题,切中肯綮。付军俭老师诚恳的说自己性格内向,在教学中过于拘谨,影响了学生的情绪,课堂氛围过于程式化,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活。史彩莲老师对教材做了精心设计,但由于考虑不周,学生没有上册课本,教学中有些环节无法正常开展,导致上课出现冷场现象,课后很自责。何小燕老师也反思自己,由于太过于紧张,结果忘记了板书,使重点内容没有呈现。申小杰老师教学严谨,训练扎实,谦逊认真,在说课中认真反思了自己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本单元脉络,把阅读重点放在了《中国石拱桥》一文上,而忽视了说明文整体阅读的方法指导。可以说,每个赛课老师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向课堂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评委学习。谈成功的方面不夸大其词,谈失误的方面不巧言粉饰。
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位选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想把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呈现出来。但是,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存在问题在所难免。下面我择要加以说明。
一是教学目标确定存在偏差。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新课改三维目标 ,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具体教学中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把本节课的内容糅合进去,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在提交的导学案中,有些老师确定的目标太空洞,飘在空中和本节内容不沾边,达不到指导教学活动的目的。有些老师教学目标又太具体,细致到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或某几个字词的掌握上,很大程度上使课堂成了解答问题的自习课,使课堂丧失了灵魂所在。还有的老师目标中三个维度不完整,教者没有深入思考,有明显的缺失。还有的老师目标确定太多,多达六七条,教者没有没有提炼概括,想到哪写到哪,连自己也不清楚本堂课到底要达成怎样的目标,写在导学案上只是充充门面。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确定,充分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驾驭教材的能力,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
二是导学案设计不够严谨。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托,是课堂上师生教与学活动开展的路线图。”导学案的优劣直接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态度。在递交的导学案中,有的排版凌乱,随心所欲;有的语句不通,错别字很多,标点乱用 ;有的导案和附页没有装订到一起,散散乱乱不成体系,如此等等。这些都体现了赛课教师重视不够,平时教学不够严谨,甚至无案教学,走到哪算到哪的“游击习气”,一定要坚决纠正。
三是对课堂生成缺乏应对策略。
课堂既有预设也有生成,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成教学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焕发生命的课堂恰好在体现在处理课堂生成的策略上。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备设内容相对熟悉,得心应手,而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手足无措,或者一带而过,或者避而不谈,或者草草收场,使课堂陷入程式化、机械化的窠臼。一名选手在教学中设置了情景”当地球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学生热情倍增,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很明显,在这种情境下很多学生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从灰色消极的方面想问题,这就需要教者很好的引导,让学生从正能量思考,给学生希望。教者在这里一带而过,没有很好的去引导,使负情绪影响了课堂。有一名老师教学《滁州西涧》时,学生把“怜”理解为“可怜”,对全诗的主题把握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教者却没有抓住这个契机予以引导,放弃了这个拓展延升的机会。
四是对阅读指导停留在较浅层次。
单元阅读教学,旨在把本单元所学的零零散散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阅读技巧概括归纳,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这类文章或这类书籍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有的选手仍然是针对名篇名段设计一些字句阅读的问题,条分缕析,一丝不苟,却没有着眼于整个章节,一类文章的整体阅读提升,问题停留在表面,阅读停留在浅层。一些选手指导阅读只是停留在圈点勾画重点字词、典型句子、修辞方法上,而对文章立意、主旨、艺术特色这些问题很少涉及。有的选手对学生展示的内容没有判断,没有点评,没有针对性的示范指导,学生说什么就是什么,泛语文化现象严重。阅读指导的浅尝辄止导致学生回答没有创新,没有真知灼见,没有思想内涵。
五是阅读课型界限模糊。
在这次科课赛中,有些老师个人素养很好,课堂也生动活泼,精彩频现。但是,就阅读课而言,却有很大的差距。有的选手只是把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复习了一遍,找了一些典型句子指导分析一下,把阅读课上成了单元复习课。有的选手把课本中某一篇文章作为读本,重新学习了一遍,概括文章阅读的方法,却没有就此延伸到一类文章的阅读,把单元阅读上成了语文课。有的选手抓住一两篇文章精雕细琢,条分缕析,把阅读课上成了文学鉴赏课。有的选手以单元后综合性学习为素材,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文活动课。因为导向错了,所以尽管在课前课上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其效果差强人意,遗憾多多。
评课思考
1、如何上好阅读课?
阅读课不能等同于语文课,在一首诗、一篇文章或一两个知识点上耗费精力,精耕细作;也不能等同于语文活动课,在一个知识点上向纵深、向广阔的层面拓展,深挖研探。《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中学生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可见,阅读课重在培养阅读兴趣、训练阅读技巧,提升阅读速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摄入较大的阅读量,获取有效的信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课应立足于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并从中体验、思考、感悟,学以致用,养成终身读书的良好习惯。所以,在课堂上要有阅读量,由篇目阅读到一类文章的阅读,再到一类书籍的阅读,有方法指导,有过程点拨,有读书分享,有课后延伸,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2、如何用好课件?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兴的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领域,引起了课堂形式发生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口耳相传、“坐而论道”已经不合学生口味了。PPT课件、视频、音频、卡通、动画等在课堂司空见惯,也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但是一定要恰当使用,适可而止,尤其要摒除“拿来主义”,囫囵吞枣。教师要在下载的课件中增删修改,加入自己的元素,最好加上自己制作的微课、朗诵音频、小视频等,使课件接地气,有生命,现活力。切记教学被课件绑架,完全按课件的内容进行,结果华而不实,达不到预期效果。
3、如何用好导学案?
使用导学案是绝大多数选手采用的训练模式,也是目前在全县范围内认可度较高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手段。好的导学案应该是导案和学案分开,导案重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尤其是重点内容实施途径和难点内容突破策略等,关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案和导案的流程基本一样,但内容要精简,重在学法指导,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重点内容。最好当堂能完成,使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得到有效巩固。导学案和课件内容应该是相一致的,课件为导学案的达成提供支撑,导学案为课件内容的落地生根提供保障。如果课件和导学案内容相差甚远,那只能有一种解释——拿来主义,绝非自己所备写或制作。
温馨建议
一是教师要读书。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语文教师尤其应身体力行。读古典诗词,把自己修养得有情怀,有胸襟,有诗意;读诸子百家,把自己修炼得有内涵,有思想,有智慧;读史传文章,把自己打磨得有厚度,有高度、有气质;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跟名家对话,和大师交流,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有韧性,有刚性,有弹性。古人说得“胸藏文墨虚怀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在于此。
二是教师要写作。读书是扩展内存增加内涵的输入过程,而写作是提升内涵锦上添花的输出过程。语文老师如果能勤于思考,把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教育花絮写出来,实在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如果再能写点诗词,写点散文,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点缀一下,你的人格魅力就成为一种隐形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尊敬感、爱戴感是不言而喻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同样,爱其文必然敬其人。
三是教师要有思想。教师如果只是把书本上的东西传递给学生,当一个知识“传输器”或者“搬运工”,这远远是不够的。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就会索然寡味,慢慢地产生厌学、反感、甚至跟教师对立。教师只有把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理解、感悟、心得,合理的剪裁取舍,教学才会生动活泼,课堂才会焕发生机。“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个棵树的事业”,那么,你的这朵云就应该足够绚丽,你的这棵树也应该足够茂盛。
感谢评委组老师的通力合作,他们分别是荔堡中学齐存权老师,丰台中学向虎老师,合道中学卢小军老师,泾川二中尚红艳老师。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值得我们学习和景仰。感谢泾川二中的大力支持,也感谢教育局领导搭建的这个平台,使我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成长。
最后,撰联一副与各位同仁共勉:
临水羡鱼,退而结网,古人尚有卓识远见;
出口成章,下笔能文,我辈更应智慧绝伦。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 【课赛总结】刘世勤:平凉市2018年中小学课堂教学(优质课)竞赛与观课议课教研活动专职教研员组活动总结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