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泾明乡中心小学 杨凤丽
01
粗心将题目看错抄错,或者因书写潦草而造成看错。
02
列竖式计算时数位和小数点没对齐。
03
答题时不打草稿,却又不认真计算。
04
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05
基础不牢。
针对以上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有效的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就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抓起。
一、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
在让学生自我分析错题原因时,比较常犯的错误有“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1和7写得模棱两可”,“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草稿,不退位,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等,这就要求做题时必须静下心来。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要注意书写。在教学过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细心计算。同时教师要做好典范,在板书时要规范认真,使学生养成书写规范、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避免错写、漏写数字或运算符号的情况,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评价学生作业时,把学生的书写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书写认真的得到表扬鼓励;书写潦草的及时进行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得到重视。
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
学生面对计算时,要保证计算结果正确,首先要会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在计算中不会出现概念性的错误。对于低年级来说,高年级的基础知识更为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给予不必要的帮助。
三、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 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 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 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74+26=100,63+37=100,252+ 748=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当用7去乘被乘数 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也直接受到影响。到了高年级一些常用的口算,如3.14×2,3.14×3……以及除数是0.5,0.25……的乘、除法,化成小数是多少以及同数相减得0等,这些也要作为基本口算常抓不懈。
3.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便运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
4.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 ,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5.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如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
6.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在第二学段中,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较多,这时应注重探索规律,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或对式题的变形能力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在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讲究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扎扎实实,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7.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由逆运算来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逆运算也就是与计算方法相反的运算,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维,所以能够有效地凸现计算过程中的疏漏,简言之就是采用逆运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这样有效地使计算的正确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进行针对性训练。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