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飞云镇中学 骆驼刺
小夏是我在一次活动中认识的女孩。
那是一次县局组织的教学调研活动,教研室安排了一批资格较深、能力较强的县内“名师”在几个教学单位进行教学观摩和点评指导。几位受邀的“名师”,要么是已过不惑之年经验丰富的,要么是站立讲台多年教学成果卓越的,而小夏,一个工作不到六年的女孩,显然是最年轻的一个。她来的时候,上身穿黑色短款皮衣,下身搭配牛仔阔腿裤,看起来时尚干练。站在一堆穿着正式、老练持重的队伍里,小夏显然是引人注目的。背地里,我听到同去的几位老师不屑一顾地说,她兴许是某位领导的亲戚,跟着去乡镇玩儿的,摆设罢了,或者就是业绩太差,被派来学习的。总之,大家都不怎么打理她。
当天下午集体议课的时候,我和小夏因为都是文科,被分配到了一组。并排坐着的时候,我偷偷看了看小夏,其实从外貌看,她并不是很漂亮,眼睛小小的,甚至还有几颗雀斑不知趣地凑在脸上。可不知为什么,她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和磁力在吸引着我。我扫了一眼她的笔记,上面竟写得满满的,还有一些部分用红笔批注过了。我想,这小同行,态度还是挺端正的呢。在听取其它老师点评的时候,她时而若有所思,时而下笔沙沙地写。她的认真让我推翻了大家先前关于她是“摆设”的猜测。
最后轮到小夏点评了,她向大家微笑着点头以示打招呼,谦虚地说,在各位前辈面前,她是奔着学习和成长而来的。然后她就自己对所观课堂的理解,从教者的专业素养和情态感染,到课堂目标的达成、教材处理、课堂程序以、教学技巧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后还有自己成熟的思考和中肯的建议。尽管我没有听取那堂课,可是在小夏线条式的剖析中,课堂上师生的一静一动都在我的脑海里生动地展现了出来。整个过程中,她没有看一眼她的笔记,一直用柔和诚恳的目光在和老师们交流,显然,她对课堂的每个流程都熟稔于心了,所以,她条例清楚、用语得体,不卑不亢,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专业。最后,她的发言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无不坦诚地说,在我所参加过的教研活动中,小夏的评课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她良好的的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她是我见过的最优秀最年轻的同行。我想,评价一个教育者是否称职,最好不过如此了。
返回的途中,我特意选择和小夏同坐,毫不避讳地说出我对她的好感。小夏嫣儿一笑,说她知道别人也许对她颇有微词,可她不在乎,她只想用能力说话。她是一个多么聪慧又有志气的女孩,这让我对她有了更深的钦佩之情。随后,我和她聊起教学工作和专业成长。她坦诚地告诉我,她从来没想过做一名普通的教师,她的目的是做一名优秀的教育者。我问她在短短的六七年教学生涯中,如何成长的这么快速。她说她从来没有等待过培训安排,而是自我培训、自我提高。原来她一直有坚持阅读的习惯,首先读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文化内涵,然后一有时间就在网络上学习优秀教学实录和案例,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于一些教学技能大赛或讲赛活动,她从不拒绝,争取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来实践自己的收获,通过一次次较高规格的平台展示和评价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参加了很多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之后,她又不满足于现状,开始勤于教研,观课、磨课,钻研各类课型高效的教授模式和不同课型的评价方式。
和小夏的一番交流让我既有无限感慨又心生澎湃,感慨后生可畏的干劲,而我自己又被无形中注入了学习与进步的活力,对将来的发展更加坚定。我想所谓的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大概就是如此了。
最后,我们加微信以便后期联系。在她打开手机的时候,我顺便看了看她的关注内容,也如我所想,一半是“镇西茶馆”、“教育研堂”“微课堂”等教育类公众号,一半是“上海文学”、“禅园听雪”等文艺类平台。
分别时,夕阳铺金,小夏微笑着道别,她的眸子清纯如水又充满信心,那些可爱的小雀斑在她脸上熠熠生辉。看着她远去的青春张扬的背影,我越发觉得她不平凡的魅力在召唤着我,一路向前。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