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绘本阅读课后反思
红河乡东庄小学 贾莉娟
绘本阅读,顾名思义以本为载体,以绘即图画为主旨,以精简文字的阅读为注释,图文并茂,互识互释。它是特立独行的,与漫画有所不同。虽然同以故事为导线,但前者并不要求故事结构和故事性,注重表现情绪、气氛,具有开放柔和之感,常以寓言为主。而后者内容丰富多元,以讲故事为主要目的,主题明确,有具体刚练之感。
自评所思:
选题意味着立意角度。选择一个恰当的材料决定着整个教学设计的成败。选题过于复杂,影响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教师的引领到位。过易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选题应注意什么?第一,以国内为导向,筛选经典之作;第二,与儿童的身心发展及成长紧密相连;第三,在故事的抉择上准确巧妙地把握“度”。对于“度”的衡量,目前还在斟酌,深思之段。两次选题的极端,使我深感,课堂中的力不从心和美中不足。
故事就像一个导火线,过长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的散乱;过短似乎有一种意犹未尽之味,思维被设限,增加了引导难度。关于故事,故事内容到底讲不讲呢?若讲,怎样讲好故事?若每人有同一本绘本,大家分组合作交流,是不是可以避免此困惑?将绘本出示在投影仪上,如何把故事不以传统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呢?思量一番,似乎不能一概而论,因材而异。我选择简单的《打破杯子的鼠小弟》与复杂的《爱心树》两题时,对于故事竟采取了相同讲故事的方式,结果可想而知。
适当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故事身临其境,引发学生更深刻、更多元的思维,通过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参与度,点燃喜爱的火苗。巧妙地利用引导送来顺风助旺。比如角色扮演,情感丰富,肢体搭配,人物形象选择与点评。
(一)绘本封面的观察与认识,了解故事的主题,图和文的作者,以及出版社,图的布局与色调,定位主人公的具体形象,预测故事,理解主题,给想象添翅助飞。
(二)对于环衬页也不应忽视。它很好地过渡到正文。能帮助更好的理解文本,我们都应该充分利用,同时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并且有的绘本封底会巧妙地提出拓展的设疑,引发思考。
(三)正文的阅读。有所读,有所思,边读边预测,边读边验证,对比自己与作者的出入,设疑,解疑,寻找证据或条件使其具有说服力。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交流分享。阅读完正文后,交流分享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相互交流,不同的思维火花碰撞出新的思想,拓展在交流中达到目标,岂不正好?读为输入,说为输出,读、说形影不离,感、悟也同为手足。可以采取两种形式进行:先小组内交流分享,即生生共享;后小组代表汇报分享,师及时点评引导,即师生共享。我们相互学习,互相聆听。
难道简单的绘本还需要设计板书吗?我认为需要。板书可以以一种比图文更升级的方式帮我们梳理人物,情节,结构。所以板书的“骨骼”是被需要的。设计的样式上还是需要精心筹备的,比如贴近生活实际,新颖奇特等。
以往我们会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但再次基础上我觉得更需关注评价的开放性,即更大胆,夸张一些。比如,我在讲到《爱心树》故事中间,让孩子猜测大树如何帮助男孩时,有的孩子猜测得和作者一模一样(当然可以有不同的想法),这样的点评会不会更好?“哇!你居然和著名的作者想得一样,那你将来可能是一名了不起的预测家。老师也要向你学习,认真思考。”对于这种情况还可以利用阅读其他绘本作为奖励,延伸阅读兴趣。
他评所悟:
一、问题的提出与设置
问题的设疑往往是学生思考的聚焦点。问题难易程度应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我认为:在对课题的理解后就应设疑,并且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对问题按一定程度排序。将提问题的语言权交给孩子,老师只做搬运工。然后让学生对问题思考,讨论并解答。教师做好指导,应多注重问题的质量,最后将发散思维汇聚,让学生帮助老师解难问题。共同打开谜团,升华主题,让孩子自我成长。
二、联系实际
无论是导入,还是分享所感所悟,生活实际是一条地平线,它衬托着太阳的冉升。联系生活实际,其实是对新事物学以致用的验证。而这种方式会晋升至思想情感的升华。
偏远会磕绊新元素的注入,但不会耽误摸索的驱动。即使起步晚,我们已在路上。奋力前行,共同研讨。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 【听课反思】王小会:参加川道片区小学英语联片教研活动反思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