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养 花 小 记
窑店中学 陈娟妮
本不是爱花之人,阴差阳错附庸了一回风雅,文字以记之。
十一月初开始,门外的集市上摆起了花市,出镜的是清一色菊花。有金黄色的、有富贵端丽的、有娇艳欲滴的,有洁白如雪的、有绛色的、还有小小巧巧如小酒杯大小的黄绿色小花,不由得让我想起“绿袖”这个字眼。颜色种类不少,可怜我对花卉知之甚少,只能用单薄苍白的文字来简单描述。本是大俗人一个,听闻10块钱就能抱得一盆归,不由得有些动心。我对菊花的形象一直停留在“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高冷阶段,现在竟然可以近距离的观看,心中窃喜。
我前前后后买了三盆菊花,一盆据说叫做金丝线菊,金黄色的细瘦繁密的花瓣娇滴滴的,很是讨喜,另一盆是雪白的大花瓣,使人顿生不敢轻亵之感;本来喜欢的还有不少,但是觉得太单调了,于是又抱了一盆开满硬币大小的酒红色小菊花。
于是这三盆花就与我长相厮守。它们可能还想着得遇良人,从此相看两不厌。谁知,主人原来是叶公。白日不见面,夜晚难相顾。一时兴起,仔细端详,摆拍合影,在朋友圈大秀“恩爱”,两顾熟稔,再无惊艳之感,置于温热的暖气房里,竟然半个月没浇水。某个周末,打开房门,无意间转目,大惊失色,金丝菊花竟然委顿不堪。急忙接水施救,无奈回天乏术,佳人早已香消玉殒,叶子都脆若纸片,一碰即碎。虽后悔不迭,也于事无补,看来我本无情之人,深深伤害了线菊女士芳心,于是她就以如此决绝之态与我告别。直至今日,她的一缕芳魂还挂在花枝上,让我日日忏悔,念念不忘,也是她让我得偿夙愿,亲眼见证“宁可枝头抱香死”的清冷与决绝。看来,还是不要轻易招惹多情美丽的花儿吧。我还是不适合养花这种细致用心的事业,从此戒了心血来潮吧,免得徒招悲怨。
其他的两盆,不是一见倾心,但也是反复对比之后才抱回来的,仅仅是因为合眼缘。事实证明,她俩正是我喜欢的佛系植物,随遇而安、不贪不求。每次叶片耷拉下来了,我才想起给施舍一杯水。仅仅一水之恩,它们就能很快复苏,重新舒展叶片。她俩的性格大条粗犷,不会耍性子,也不会骄矜自持。从始至终,它们都是一副清清冷冷的性子,你来也好,不来也罢,它们自顾自的生长,不提要求,不甩脾气,一副乐天知命的寡淡模样。它们的花朵逐渐枯萎,甚至叶片上生出来一层细细的银色,据有经验的同事说是通风不良生虫了。但是我的好奇与爱慕之心逐渐淡薄,见识了它们生命的灿烂与韶华渐褪,我更是恢复了以往听天由命的懒散。修剪残枝,偶尔泼一杯水。室外寒风瑟缩,室内我的那两盆绿意在顽强的孤军奋斗,尽力展示生命的力量。
养花之人一定要是爱花之人才好,比如灌园叟秋翁这样爱花如痴的人,这样才不负春光、不负美景。生命难得灿烂一次,得遇知音却非易事。寄希望于驾着七彩祥云的意中人来拯救,确实希望和概率渺茫;如丝萝般攀援依附,一者不可靠,二者容易丧失自我,最终可悲可叹;默默生长但不燃烧、挥霍自己,静水流深,珍惜当下,保持自我,为自己挣得尊严、为自己尽力生长,才是普通人的生活。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