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大 山 情 结
高平镇黄家铺小学 巨雪莉
也许是指缝太宽,时光太瘦吧,不经意间,又听到一年的尾音!
临近过年,思绪总会情不自禁地飞回大山,去重温年少时那些泪眼含笑的光阴!
记忆中的大山不高不奇,却很大,一座座山绵延亘叠,环绕着养育我的小乡村,乡村里人烟稀少,村子的前后左右是一块块坎坷不平的黄土地。山缝中滴答滴答的泉水与山脚下哗啦哗啦的溪流构成一曲和谐美妙的乐曲,给贫瘠的大山增添了一份盎然。也就是在这样的大山里,我懂得了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也是在这样的大山里我理解了父爱如山的深沉、母爱如水的温柔;也是这座大山里的父辈让我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记忆中,大山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父辈们大都靠黄土地里的庄稼养家糊口、供给子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每逢耕种时节,大山里的老农们就会套住老黄牛,扬起皮鞭下田犁地,时不时的怒骂老黄牛不听话,亦或是重复哼唱几句不太着调的秦腔戏!不紧不慢地踏过那一片片黄土地,皮肤被骄阳烤的黝黑黝黑,汗水连同希望一起下地!这个画面是大山父辈们刻画在子女心中最深刻的记忆!
那时的伙伴们总是三五成团地“躲猫猫”、“玩泥巴”、亦或是夏天的大山里放牛养,和山娃娃对话,虽然也是无忧无虑,其乐无穷,却唯独没有靠在父母怀抱里撒娇的画面,那时候,父辈们总是很忙,田间仿佛有永远也干不完的农活。
贫瘠的大山里,尽管父辈们日子过得艰辛,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是他们田间地头劳作的最大动力。记忆中让父辈们最欢喜的时刻就是看到子女优秀的成绩单。永远也忘不了邻家老伯看到孙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泪眼含笑,激动不已的画面,那是大山孩子记忆中最为揪心的一幕。“娃呀,要好好念书,只要你能念哈书,我就是不吃不喝也会让你上学!”这是父辈们常挂嘴边的唠叨。我们也在那一声声唠叨里懂得了父辈们的期望,他们就是希望子女以后能走出大山。
那时候,上学的路是一群人的奔跑,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下坡又上坡,来来回回,一路欢笑。春夏秋冬,风雨无阻。
而今,大山的子女不负父辈的期望,都走出了大山。张家大婶的儿子在外地买了房子,安了家;李家老伯的女儿年薪近万,吃穿不愁;又或是王家大叔的孩子上了个好学校,工作落在外面,工资很高……
大山里的父辈们在精准扶贫政策的疼惜中住上了小洋楼,老农们的那一块块黄土地也在退耕还林的社会主义形式下实现着它更大的价值!
是啊!一切都好了!惠民政策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老去的父辈们那一个个摇摇晃晃的背影却让我内心忐忑!
在这机械轰隆、车水马龙的喧嚣中,那份朴实无华的大山情结却悠悠绵长,漫延我整个心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想此刻,离乡的大山子女应该早已归心似箭了吧!
我多么希望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让劳作了一生的父辈多点时光来享受子女承欢吧!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