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知“来处”“去处”
走“教研训”一体化之路
泾川县第三小学 吕凤琴
初冬时节,怀揣着一颗忐忑的心,以一名未来市县教师培训者的身份,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来到美丽的扬州。在这里,我和来自不同市县的九十多名优秀老师们在扬州大学培训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完成了十几门课程的研修。和许多来自一线的老师一样,我们一脚站在教育学生的讲台,一脚踏在培训老师的行列,心里有一丝对自身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的忐忑,又有一份对进一步提升自我的期盼。
不虚此行,这一次“下扬州”,一切的美好如期而至,蒙受扬州浓重的文化氛围熏陶和专家教授的潜心指引,在头脑风暴式的信息碰撞中,我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来处”和“去处”逐渐有了一个较明晰的认识;对做一名基层教师团队的培训者,也有了一点初步的思考,那就是:我们必须依托理论,借助案例,贴近一线,指向实践,走“教研训”一体化的道路。
知教育发展之趋势
培训第一天,听扬州大学陈秋苹教授解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与国家教育政策,陈教授用三个问题“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拨冗删繁,使我们开始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教育的来处和去处,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一线工作二十七年,我能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发展到今天,的确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更加多样化,教育的条件保障更加有力,学校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便捷,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这些对我们教育者而言,都意味着更多的教育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陈教授讲,在当前全民焦虑的状态下,我们的教育者一定要静下心来,“教育教学”要像农民种地一样,撒下“种子”,让“种子”像海绵吸水般如饥似渴地汲取、吸收;而不像现在一样,教师如果不用点“化肥”,不用点“农药”,孩子就不喜欢,质量就上不去。若真用了,让孩子喜欢了,产量也上去了,那品质却谁也说不准了。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严华银主任所作的题为《教师培训专业化》的专题讲座,则以令振耳发聩的事实,引发我们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之时,置身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必须及早思考和谋划未来的教育。在未来发展中,教育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面向未来的世界,教育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变革?在未来的社会,人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若干年以后,教育将呈现出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直接关系到未来教育的发展,还直接关系到我们今天将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将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助教师反思中成长
在人工智能时代,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严华银教授关于未来的学校教育、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深度学习等新理念,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未来所需教师的巨大差距,未来的教师要由教师向“导师”转换;要有厚实的“学科”底子;要“一专多能”;要有“绝招”“绝活”。我们要缩小与未来教师的的差距,继而达到未来教师的要求,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有很多技能需要掌握,有很多能力有待提高,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为了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未来教师”,我们必须“知困图变”,通过“教研训”,提升自我,也助力他人专业成长。
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兰州五泉小学的王丰校长,扬州大学的王映学教授等,都提到一句活:“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教师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扬州市教育局的王力耕处长是全国基础教育名校长,他说,师训工作的核心就是促进教师的反思。那么教师应该反思什么呢?王处长强调,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职业动机:以谋生为目的?以自傲为动力?以教育为己任?还是以爱生为根本?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师职业三技能,我会哪一样?教师职位四区域,我在哪区域?教师可分五层次,我在哪层次?另外,要反思自己的教改研究工作:回顾教改历程,我们经历了“大纲时代”、“课标时代”,只有多反思,我们才会知“来处”,知“去处”,才能迎接“素养时代”的到来。
迎接“素养时代”的到来,王丰校长提出,教师需要建立“五气”平台,最关键的是努力让自己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因为这是上好一节课最关键的一点。只有这样,你才有课堂话语权!江苏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的朱唤民主任讲:学校工作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可以在课堂上找到答案。不是吗?一是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二是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三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舞台是课堂。课程实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哪一个不是在课堂呢?所以,我们培训老师,就是要让他站稳课堂,以渊博的学识掌控课堂的话语权。
据说,北京十一中,每年招聘的老师分别来自于北大、北师大、北京教育学院。刚开始,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北京教育学院的排第一,北师大的第二,北大的排第三。可是过一段时间后,情形就倒过来了,北大的排第一,北师大的第二,北京教育学院的排第三。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大家都懂得。所以,做老师最关键的是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懂得多。我们要“努力做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不做只比学生高明一课时的老师”。
渊博的知识从哪里来?那就是阅读!所以很多的师长谆谆教导我们要多读书。但我们常常以“我很忙”为理由而忽视读书。那么,我要说:如果你因为忙而不去读书的话,那你将永远忙下去。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如果你因为“盲”而不去读书的话,你将永远“盲”下去。
王处长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了五个层次:初师、普师、良师、优师、大师。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为自己确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奋斗。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现在的工作,并且努力把它做好。
怎样才能做好呢?一要关注教学的实质。《三傻大闹好莱坞》中的老师关于“什么是机械”的问答场景,引起我们的共鸣和反思。想起我们许多语文老师教孩子词语,如“抄写”这个词,有老师在黑板上给出解释为“誊写”。一个小学三四年级孩子,说“抄写”都明白,解释为“眷写”,说“抄写”都明白,解释为“眷写”,孩子不仅不懂,甚至连“誊”字都不认识,这不是越学越糊涂了吗?其实,教词语的实质,不就是让孩子会用这个词说话、造句、写文章吗?会用就是实质的理解。如果我们要让孩子抄下词语解释并背下来,那孩子可能越学越糊涂了,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进行实质性地理解?二要突显老师的价值。如果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这个问题没有老师这个中介就无法解决,有了老师的引导才得以达成,这才突显出了老师的价值。课堂上老师只有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才能突显老师的价值。
“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只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厚本增源,才能“而今迈步从头越”!
促学生全面之发展
“我们这一群生活在今天的教师,用昨天的知识教着将生活在未来的今天的孩子”。严华银教授的话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深思。他从“我们为什么很少有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一令国人伤痛的问题入手,指出了当前我们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一直是灌输知识,没有让学生去创新,一切都是由分数决定。分数决定了一个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找什么样的工作,所以为了追求高分数,许多孩子报辅导班,学习的都是死知识。严老师对中国的教育忧心忡忡,非常崇尚国外的宽松的教育环境,喜欢看见孩子晚上不用做作业,周末可以和家人一起外出共享天伦之乐。他认为我们应该营造一种轻分数重能力和情感的教育氛围。
中国达人秀的一档节目上,一个很有天分的孩子张子月,他的歌声音色纯净,犹如天籁。第一次登台演出,他需要义父紧紧地握着他的手陪他上台他才能唱出声。后来在评委的鼓励下,终于独自歌唱。他不缺少唱歌的天分和能力,缺少的只是勇气。看到台上那个孩子,我的眼角湿了。当我们站在讲台上时,坐在我们讲台下的孩子,有很多孩子的天分是超过我们的,而我们细想想,一个班发展的最好的往往是与老师的资质相当的学生。那么那些个别的天分超过我们的孩子怎么呢?
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老师就不能做那个让所有孩子一听就会,不听就辨不来东南西北的贴心“导航”!课堂上所有有思维的活动,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探究,他才能真正学会,才能学以致用。
一要引起孩子的兴趣。兴趣分直接兴趣和简接兴趣。而引发简接兴趣,就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面对的是小孩子,你光讲道理是无法引起他的兴趣的。那就要引起孩子的直接兴趣,要引起孩子的兴趣,就要有趣好玩。例如:魔术师刘谦的拼图魔术,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人人都想破解他的魔术。要引起孩子的兴趣要靠合适的材料,光靠讲是不行的。要把知识活动化,游戏化。只要有心,你总会找到让孩子感兴趣的材料。
二要关注孩子的直接经验。如果一个很难的问题,想要全班同学都同时学会,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的已有经验不同。即使通过老师以填鸭的方式灌输给孩子,孩子即使当时懂了,课后也可能仍不会。教者的职责是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教学中的设问,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跳一跳就能自己摘到“苹果”。
三要引导孩子真学、真探究。这让我想到我们很多的课堂上,老师都有组织合作探究环节,但很多都是搞形式,是假探究。要真学、真探完须得像江苏王映民教授所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真实课堂”。要求明确,才能让自主有效;找准真正问题,才会有“痛点”思维发生,才会有真实探究存在。
做教师需求之培训
12月16日下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孙圣和教授做了《江苏省教师培训现状与反思——基于教师需求的培训调研与设计》报告,他强调,要做好培训,必须了解培训对象,了解培训的层次,做好培训调研,掌握培训需求,做好培训需求分析。12月18日下午,扬州市教育局师资处的王力耕校长又为我们作了题为《促进反思–教师培训的核心指向》的专题讲座。王校长说,作为一名师训工作者,我们需要了解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二是要了解区域教育的定位,三是要了解师训工作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作为一线教师,我对孙教授对教师需求的把握深表赞同。孙教授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教师的培训需求最多的集中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育人理念和职业心理上。这些需求都与教师的工作密不可分。对于课堂教学,老师们需要得到引导和帮助的需求是:课程标准、教材把握、教学模式、教育技术等。对于专业发展路径的需求为:观摩研讨、教学反思、拜师学习、撰写论文等。我觉得这些都切中了教师培训的要害,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生之所需,师之所向”。同样,教师之所需,乃教师培训之所向。扬州市教育局束玉良教授的专题讲座《培训师的专业修炼》,则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培训的任务和内容。教师的培训和其他的任何培训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专业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我们通过培训要帮助教师更新知识、丰富素养、理解课程、提升经验、改进工作。这就对我们培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的期望。
作为培训者,我们不仅要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还要掌握一定的培训方式和技巧,更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在这方面,福建教育学院的林藩教授做的《教师培训方法与方案设计》交流研讨和甘肃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毓新教授做的《例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交流研讨都给了我们接地气、有实效的引领和指导,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培训中不断地运用和实践。
“术可学,道靠悟”。短短数日的培训,让我收获良多。然教与学的道路永无止境,“教研训”一体发展势在必行,我们的探索与实践任重而道远。惟愿不负此行,也不负期许!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研修报告】杨红林:借得东风来 催我百花开
?【培训感想】孙定春:贵阳之旅,开启新的教育历程
?【课赛体会】蒋小莉:参加平凉市2018年“农村小规模个性化教学讲赛活动”有感
?【培训心得】王红莉:参加“甘肃省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心得体会】任丽英:西南大学“国培计划(2018)”——甘肃省“三科”(小学语文)研修体会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