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有书不怕远 有梦不觉寒
泾川县飞云镇教育办 袁会云
夜幕在冬日寒冷的陪伴下降临了,小城的夜显得寂静落寞,本就不多的行人,在寒风中紧掩衣袖,行色匆匆。今天,于我而言,再平凡不过,不过是走进了一所学校,目睹了一些作品,参加了一次活动而已,然而为何,心绪难以平静……
“让阅读成为一种爱好,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照亮你的生活”依然在心中复述,《我们是泾水读书人》旋律依然在耳畔回响,那一份份报刊,一本本笔记,一摞摞书集依然在眼前跳跃。书香,使人振奋,也使人喜悦,此刻我却只有惭愧。
我把看到的触动心弦的几个作品图片发给好友看,她回复了三个字:“我想哭”,仅有的三个字,看了很久很久,因为我懂。
我是农村的孩子,从小家境贫寒,小学唯一的课外书是《学生天地》。那个时候物资贫乏,只有语文考的好,老师才会奖励一本《学生天地》,不夸张的说,我背课文,记词语,努力学语文所有的动力,就是脑海中想象的画面:老师拿着一沓崭新的《学生天地》,其中有一本是属于我的。所幸我的语文成绩还不差。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我总共有11本学生天地。我让妈妈用锥子打孔,爸爸再用铁丝装订,一本厚厚的《学生天地》,是我整个小学的全部,至今仍然保存。
一本好书,温软着心房,润泽着时光。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我又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书和妈妈一直陪着我,是书,让我不觉得孤单,让我信念有了支点,心灵有了依托。
初中的某一天,我居然拥有了一本《意林》,是表姐送我的,开心不已。这是很厚很厚的一本书,我不知道自己读了多少遍,但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本没有目录的盗版书,我一篇一篇为他加上了目录,标上了页码,字是用圆珠笔写的,目录与页码之间是整齐的虚线……今年暑假去舅舅家,看到这本《意林》静静地躺在即将中考的表弟的书桌上,文章旁边居然还有我当时勾画的句子,简单的标注,只是书本已经有些泛黄,然而,记忆却越发清晰。
高中,忙碌是主旋律。但我还是偷偷读完了《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不多的几本书,这得感谢我高中的语文老师,他会利用晚自习的时候经常给我们读一两篇触动心扉的文章,我已经记不清文章的内容,但我记得,我们会因为一篇文章湿润了双眼,会因为一时的感动全班沉默很久很久……那个年代,我们相信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我们喜欢毕淑敏文字中温暖的力量,我们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激动万分,我们会为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静默难过,我们会因为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自信满满,当然,我们也向往舒婷式的爱情,喜欢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懵懵懂懂理解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那个时候,真的有梦。
大学,梦一样的时代,天水师院,多情而温柔。轻狂岁月,苦乐参半,也曾迷茫哭泣,踽踽独行。图书馆那把土黄色的实木椅子,见证着成长的岁月,从此脚步坚定,内心安然。那些图书馆管理员提醒要锁门的微笑,依然清晰。一首《春江花月夜》反反复复背,一本《爱弥尔》常在枕边,席慕蓉的文字温暖着一颗少女的心,新疆支教之旅,彻底喜欢上曹文轩干净清澈的文字,图书馆的阿姨记不住我的名字,总说,爱笑的这个姑娘又来了……偶尔给文学社团的投稿,成了篇首语,激动不已。砚湖,校园小径,文科楼,图书室,总有一个身影,孤单却幸福,沉浸书本的时光,成了我大学四年中最珍贵的回忆。
工作后呢?一次次买书,一次次搁浅,身边书籍充足,却总说日子太忙,奈何机不离身。看着路上的行人,基本都在忙手机上的事儿,是谁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看着你,你却在看手机。我反复思索,所有手机上看过的文章,听过的音频,残存在脑海的记忆,寥寥无几,我愕然。看着他人的读书成果,我一次次在想,是啊,读书是在纸面上锻炼自己的心智,辨别事理的曲折,如今浅显的阅读,碎片化的阅读,正在毁着我们的思考力和判断力。我沉默。为学生读点书吧,让读书作用于教育教学生活,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需要。让我们为自己读点书吧,让读书带来单纯,丰富和安静的精神生活。作为老师,只有我们自己捧起书本,胜过一切言语。我不禁想:一个不读书的孩子,他的眼里可能只有他自己,他的家庭,他的学校和老师。而一个读书的孩子,他的心里可能会上下五千年,可能会纵横几万里,他可以是农村家庭的孩子,但他的心可以去金字塔,可以去天安门,可以穿越时空,可以梦回大唐……
光阴的风,吹过指尖,撩起回忆的篇章。寒冬的初夜,一路思索,一笔默起。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再不读书,我怕是要病入膏肓了。点灯人,多美好的一些人,多伟大的一件事,谢谢“点灯人”,谢谢这盛大的遇见。清冷的夜,一轮圆月,照亮回家的路,便不觉得孤单,是的,有书不怕远,有梦不觉寒。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和您一起交流探讨。
往期精彩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