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参与编排舞蹈《上学堂》反思
高平镇三十铺幼儿园 陈粉琴
近日,高平镇教育办举办了经典诵读节目展演暨读书成果展活动,我园刘晶老师指导,我协助编排的舞蹈《上学堂》顺利演出,得到众多好评。演出结束了,但编排舞蹈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却历历在目。
因为时间紧迫,我们只对音乐作了简单的介绍便开始了“我做,你学”的教学模式,刚开始幼儿还很积极的跟着做动作,但做出来的动作先是不到位,再是没有活力,没有神韵。一遍,两遍,三遍……,老师的着急焦躁,孩子们脸上的无辜和明显的挫败感,使整个教学陷入了僵局,一种无力感包围了课堂,而我,更是被这种无力感困住,不知所措。直到一个孩子略带哭腔的说:“老师,我不会。”这句话像一根刺扎到了我,心疼、内疚、自责一起涌来,怎么可以如此为难孩子?我抱了抱她说:“我们不学了”。没想到她扬起小脸倔强的摇头,又走回了队伍里。刘老师也及时发现了问题,停下教学,让孩子们休息。
我们梳理思路,反思教学,意识到症结之所在是孩子们对音乐不熟。
《上学堂》音乐内容呈现的是古代学堂的情景,有生动连贯的故事情节,贴合幼儿实际,富有趣味性,便于幼儿理解学习。此舞蹈对动作的技能要求是较为简单的,但它的重难点在于动作的表现力,即不同情绪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张驰表达出来,从而有节奏,有韵律的表演,还原情景课堂。由于我们没有带孩子们熟悉音乐旋律,了解音乐内容,故而孩子们做出来的动作与内心的情感表达相脱节,只是死板的模仿,因此我们的教学才会举步维艰。
针对这一关键性失误,我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采取补救措施。
01
带幼儿感受音乐
首先,听音乐。我们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有不一样的地方就跺一下脚,听完一遍,我问跺了几次脚,有的说三次,有的说四次,有的没吭声。又听了一遍,我再问,大多数孩子说三次,也有说四次的,五次的……让我意外的是他们均能围绕“上课前,上课中,下课了”音乐情景的不同节奏做出跺脚反应并较为清楚的表达缘由。
其次,讲音乐。结合孩子们所听到的,感受到的,我们对音乐内容细分情节作了以下讲解:(1)上课前孩子们欢快的游戏玩耍;(2)上课了,先生来了,孩子们迅速跑去拿书跟随先生认真投入课堂学习中;(3)先生教着教着睡着了,孩子们戏弄先生;(4)先生被戏弄醒来,惩罚“罪魁祸首”,其他人幸灾乐祸的观望,更是惹得先生一声“怒斥”,孩子们被吓得人仰马翻;(5)知错的孩子们通过乖巧的言语和行动去讨先生开心,体现孩子们善良的本性;(6)“玩中学”“学中玩”愉快的结束。通过上述情节的一一分析,我们按顺序提炼出“欢快—认真—调皮—害怕—讨好—开心”的情绪链,从而引导孩子们来感知、体验、表达。
最后,表达音乐。我们鼓励孩子们根据前面所讲解的内容和自己的体验再次讲述音乐。此时,孩子们已经能大胆自信的讲述音乐,还能配上相当生动的表情了。
02
创编舞蹈
通过带领孩子们感知熟悉音乐,我们将自主权还给孩子们,让他们随着音乐自由表演,进行创编,每一个情节都给足他们自由表演的空间。刘老师适时的给予示范提示,并在必要时统一固定动作,教学回到了探索—尝试—学习—表演的良好状态。孩子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轻松,效率提高了,表演效果比之前也好多了。
03
整体完善
经过热火朝天的探索学习,排练总算是完成了。但孩子们在表演时,有些情节的过渡动作和面部表情衔接的不够流畅、自然,出现了等音乐的现象。究其根本,主要是情感表现欠佳,忙着跟动作,简化了“演”。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再次带孩子们体验音乐内容,和他们一起做课前游戏,模拟舞蹈中的情景,拍下他们不同情景时的表情,回放给他们看,最后带着体验经历再次随音乐表演,最终愉快的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这次的舞蹈编排活动让我意识到平日舞蹈教学中“轻感知,重模仿”的突出问题。我们当以此为戒,以后的舞蹈教学应以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把舞蹈的内容讲给孩子们听,引导他们感知,理解音乐,鼓励他们参与创编,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不能因急于求成而背离舞蹈带给幼儿身心愉悦的教育初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和您一起交流探讨。
往期精彩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