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难忘的读书经历
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 薛小伟
1989年的春天,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后来的23年的岁月里,我在她的厚实的肌肤上自由地奔达,上山趴洼,学习劳作,春夏秋冬,由一个在绵绵土里欢腾玩乐的毛头小子长成一个憨憨的小伙子,一个可以独自打理一块田地的小伙子了。然而,田地已经不需要我了。它在日渐衰老的父母的粗糙的手里偷偷生出了荒芜、杂乱的野草,一日日荒芜了。我无法再接近她,但她的名字在我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我出生在狼儿洼,一个只有十二户人家的村庄。在正值小孩子喜欢玩乐的年纪,家里大人们忙于农活,便将照顾妹妹的事交给了我,大人们干活的时候将我和妹妹锁在院子里,漫长的等待和院子外面伙伴们欢快的笑声对我来说无异于一种煎熬。有一天,我无意间听到母亲和邻家婶子的谈话,说:六岁了,后季里让他跟上跑去。妹妹还小,哥哥已上学,这谈的自然是我了。母亲要让我在这个秋天上学。那天,我觉得我所看到的事物都是那么清新,我也不知道上学是干什么,母亲说让我跟上跑去,肯定会有很多伙伴,我当时就是这样想的。
学校就在家门口,距离家不到20米。全校只有十个学生。一个老师,教语文和数学,教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校仅有的器物便是黑板,桌子,粉笔,课本,火炉,别无他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懵懵懂懂地开始了求学生涯。读二年级的时候父亲从拮据的家庭开支中划出了几块钱,购买了一本课外读物——《鸭子和白鹅请客》,这本书对我们兄妹三人来说如获至宝,先是哥哥对它有拥有权,我和妹妹读完后都会自觉地放到他的书袋里,后来他对这本书的兴趣渐减,不知不觉中我对它有了拥有权。我用牛皮纸把它包好,反复地看,把一个个童话和寓言故事都背了下来,那些故事在我心里扎下了根。那时候住的窑洞,点的还是煤油灯,晚上睡得很早,睡不着的时候,一个个书里读到的故事就在我心里次第演绎开来。因为书籍的稀罕,我对父亲曾经收藏的一本《安徒生童话》被人借去未还一事一直耿耿于怀,每当父亲提起此事我就觉得遗憾,哀求父亲去向那人索要,父亲终未去。尽管如此,多年以后我想起父亲能在生活困窘的情况下给我们购买一本课外读物,我心里就感激不已。没有人知道那本书童话寓言读本给偏僻、落后、孤独的小山村里的一个孩子带来了什么。
读了《鸭子和白鹅请客》后,我陷入了苦恼之中,因为再也找不到别的课外读物来读了,懂事的我也不好让父亲再去给我买。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我像狗一样时时刻刻在整个村子的人家搜寻、打听有关“故事书”的踪迹而未得时,村子里的一个叫还娃的小伙伴被王老师委以重任去更深的山里送完“通知”(那时候没有电话,教管会通知学校开会时就捎送通知单,山上学校的通知单往往被捎给了山下的学校,山下学校再派学生送到山上的学校。狼儿洼背后的大山里还有一个村庄,那个村庄的学校的“通知单”便由我们狼儿洼小学负责送达。山高路远,把通知单送到山里的学校,老师对不辞辛苦的送通知单的学生充满感激,给些好吃的吃食,或者给个作业本、书之类)归来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本连环画《三国演义》,我心里瞬间升腾起一股力量,眼馋得整个下午都跟在他屁股后面。还娃竟然扬言要将连环画叠成三角板来玩,我情急之下央求他借我一宿,第二天归还他。他大方地借给我,不到半宿我就读完了,然而意犹未尽,那本连环画并不完整。第二天,我在紧张、惋惜、无奈中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还娃将那本精彩的连环画撕成一页页,叠成了三角板。我想了一个办法,我用烟盒叠的三角板跟他用连环画叠的三角板对扇,我要从他手中把他的连环画三角板赢过来。几番较量之后,我手里空空如也,所有的烟盒三角板都被还娃赢走了。我悄悄地躲在角落里哭了。
后来,再碰上送通知单的事,我希望老师能把这样的重任交给我,但终未如愿。大概是老师觉得我学习好、爱学习,不想因此耽误我的学习吧。
离开狼儿洼,到镇子上的中心学校读书,就有机会接触一些阅读读物了,但是阅读读物还是有些稀罕,老旧的图书室经常被铁将军把守着,不知钥匙掌管在谁的手中。读初中时,终于满足了自己阅读的渴望,中学的图书室每周都定期开放,里面的书籍很多,三年里我只读了不多的一部分。那会,我们班上有个女同学,他的父亲是老师,藏书很多,她隔三差五地带一些书到学校来。由于她是老师的女儿的身份,再加上她带来的好看的书籍,让她一下子成了同学们当中的明珠,她也觉得自己好像被众星拱着的月亮。我对她的书早已垂涎已久,但碍于我来自山里,被同学们叫作“驹狸猫”,敏感自卑的我在充满优越感的她面前始终不敢提出借阅书的请求。于是,我在同学们都吃饭的时候,留在教室里,偷偷地从她桌框里轻轻拿出《平凡的世界》、《人生》、《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书籍小心翼翼地读起来,真得跟做贼一样,一边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一边又对教室外的脚步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所幸的是她经常“人未到声先到”,我偷读她的书的事从未被她发觉。如今,我们都进入而立之年,在一次聚会上我说起曾经的这段经历,她惊诧不已,嗔怪我胆小,如果我向她借书,她不会拒绝,还会很高兴的。
这些琐碎的读书经历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每每我对我的学生讲起,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今天读书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和障碍,敞亮的图书馆,精美丰富的书籍,多样化的阅读渠道,都可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只是,这些太易得到的读书机会并不被他们重视,他们关注的是网络、媒体、社交。于是,我在教学中身体力行,想方设法,努力掀起他们对书籍、对阅读、对求知的兴趣浪花,和他们同读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用“泾水读书人”微信平台推送学生们的朗诵和写作的作品……
我是真的怀念那段嗜书如命,那段求知若渴的日子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和您一起交流探讨。
往期精彩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