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一节书法示范课的设想
泾川县第三小学 刘丽霞
有人说,因为中国汉字才有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线条优美、形体结构和书写技巧独特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代表了中国艺术的核心。但是随着手机、电脑的日渐普及,汉字书写脱离日常生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汉字书写水平下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大背景下,教育部以一号文件的方式下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从2013年春季开始,各级教育部门要区域性、整体性推进书法教育,在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中加强书法教学,让书法走进课堂。
当孩子们伏于案头,一个个像模像样学习书法,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时,我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第四周,我们作为书法教育教学走在全县前列学校,要上一节市级书法示范课,这个任务交由我来完成。此时却发现手头并无可以参考的任何样本。经过斟酌思考,结合自己的练字经验和培训积累的点滴,我有了下面的设想。
首先明确这次示范课的目标,按普通一节课的流程做个纲要;其次明确在每个环节要做什么,教给学生什么。有了这个基本思路的引领,我做了如下设计:
1.学习颜体楷书中的点与提的书写要点,了解书体的演变;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正确的写字姿势,科学的书写方法,严谨的书写态度;
3.同时明确学习历史是我们的义务,传承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1.坐姿的要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头正:就是头部端正,勿歪斜,稍微向前俯视。
身正:是指上身挺直、两肩齐平、腰部挺起、胸部不要抵桌沿,以免妨碍呼吸。
臂开:意思是两臂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成均衡之势。笔距前胸一尺左右。
足安:就是两脚自然放平稳,不要交叉或蜷腿、踮脚尖等。
2. 书写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执笔方法正确;书写姿势正确;书写时专心致志;爱护文房用具,避免损坏;保持桌面、纸面、手、衣服的干净整洁。
这个环节我在书法社团一直做,所以在课上这样做,一是让学生知道有任务就有检查,二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知道什么作业是好的。上次作业是关于撇和捺的字:“奉”“天”“故”“道”。
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到什么。
在明确了本节目标是学习书写“文”“江”“以”“长”这四个带有点画和提画的字之后,我先给孩子们讲了这四个字的造字本义,讲解造字本义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了解汉字的演变,书法艺术的逐步形成。
“文”是“纹”的本字,象形字,笔画交错的样子,最初就是指纹路;“江”造字本义是中华最大河,即长江,其中“工”是“巨”的意思,就是大水之意;“以”的造字本义是一个人手里携带物品,就是“拿”的意思;“长”来自于草书之形,造字本义是长发飘飘的长者,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男女都是不理发且束发的,繁体字还可看出象形的样子:長。
同时出示了这四个字的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些不同书体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深切体会文字的沿革和传承。。
之后讲述了颜体字的点和提的具体要求:
1.颜体楷书的点,大多逆锋起笔,回锋收笔,圆润含蓄。
2.多个点在同一个字中出现的时候,起收笔或露或藏,笔形或圆或方,形态多变。
3.颜体楷书的提往往坚挺有力,角度因笔画所在部件在字中的作用而变化。
4.颜体楷书中的竖提,竖与提两部往往不连写,提部重新起笔。
接着分别演示了这四个字的写法,从结构到笔法一一详述,这里我以“文”为例做一个详细分析,首先注意这一点的写法,这是颜体的一个圆点的写法,藏锋也就是逆锋起笔从左上到右下,然后从左下回锋收笔,这一点一定要有力度,而且点的位置和大小已经决定了字的大小,横画起笔依然是藏锋,向右上倾斜大概15°运笔,这时一定要注意点在横画的三分之二处,撇也是藏锋起笔较圆,和点透过横画完全呼应,向左下带弧度行笔,收笔处略左于横画起笔,捺在横画的三分之一处藏锋起笔,带弧度(和撇的弧度形成一定的对称性)向右下行笔,收笔和撇的收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在讲笔法的同时也准抓了字的结构。其他几字就不一一赘述。
之后学生练习我来巡视,一一纠正存在的问题,如坐姿,握笔姿势,控笔,控墨等。
一节完整的书法课我认为要有鉴赏,所以在后面给学生介绍了苏轼和他的《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顺便介绍了苏轼其人,也简单介绍了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副完整上乘的作品就是书家的情绪表达和性情流露。
最后给学生说了书法首先是文化,其次是艺术,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一要多读书学历史,而要看碑帖勤练习,强调练字的目的不是成为书法家而是练心态学做人。
可以说把自己的想法在四十分钟内准确传达给了学生。
这堂课有幸得到来自兄弟县城的四十余名书法教师和书法教材编写专家听评。课后专家点评特意提出课堂中的几个亮点:一是课前的作业点评,二是造字本义的讲述,三是笔法和结构的讲解,四是关于书法课鉴赏,五是对于书法课的认识。当然专家老师也提出了非常中肯的不足,在造字本源的讲解上一定要用最权威的资料,有争议的资料不用,具体讲解上可以再精炼一些,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专家老师认为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加减可由本校实际和学生情况决定。
总体来说这节课被肯定。
而我自己对这节课的评价是:一准备少,二讲授多,三练习少,四引申多。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我们接触到的仅是冰山一角,对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发扬可谓任重而道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和您一起交流探讨。
往期精彩
1、【教学研究】赵淑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分析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