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这足以说明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是老师的事,更重要的是父母。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
——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红河乡九年制学校 张明强
所有的父母几乎都有同样急切的心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年龄不到入学的年龄,就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学校,然后买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周末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辅导班,孩子就像一个知识的容纳器,被迫接受,学的杂而多,自己则在外拼命的打工挣钱,给孩子经济上的支持。他们觉得自己这样做,孩子就应该学好,就应该能学好,可结果却并不是这样。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孩子缺少父母的呵护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是在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如果父母常年在外,只有在年底的时候回家待几天,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样他们和孩子的情感沟通只能是在电话里、在网上。这种长期依靠现代通信方式的情感沟通,让他们感受到的只是空虚的“爱”。“宝贝,爸爸爱你”、“宝贝,妈妈爱你”……可他们生病需要你们照顾的时候你们在哪?考试失败需要安慰的时候你们在哪?和同学冲突需要肩膀依靠的时候你们又在哪?……这样长久以来,他们在情感已经无可依靠,你觉得孩子的情感价值观还能健康吗?
缺少良好的习惯
好习惯让人一生受用,但坏习惯肯定贻害无穷。本来孩子从小就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可父母忙于工作、忙于挣钱,就将这些都丢给了爷爷奶奶,鉴于爷爷奶奶对孙子的溺爱,你觉得孩子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吗?吃饭爷爷奶奶让孙子先吃,好的孙子先吃,这样不还有人没人,孩子都要先吃,是不是显得缺少教养?孩子放学回家吃完饭就出去玩了,作业都不做,你觉得孩子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吗?
爷爷奶奶的溺爱
都说隔代亲,这话一点都不假。爷爷奶奶对孙子的疼爱我们根本谜语办法体会,本来孩子犯了错就要教育,可他们不一定会,即使有,肯定谜语年轻父母的方法得当。其实很多的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孩子,就是吃饱、穿暖,孩子不生病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作业的辅导和检查,他们根本谜语精力去过问,这样你觉得学习能跟上吗?回家还说父母:“你们在家怎么给我看的孩子?你看你们都教成什么样子了?学习差的就没有办法说,……”可你不想想,这本来就是你们的事。
父母的责任意识不强
两口子在外打工挣钱,自己的老父母在家帮助照看孩子,他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他们毕竟上年纪了,你们觉得你们在外很辛苦,可他们在家也不轻松啊!大病不说,就平时得个痛疼脑热的小病,还得做饭洗衣、照看孩子。本来他们年龄大了,需要照顾,可你们呢?好的还汇点钱回来,不好的不闻不问。这一切都看在孩子的眼里,你们就是他们的老师,你觉得他们会有责任感吗?即使有,会很强吗?
父母对孩子的许诺长期无法兑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早期的很多品质都是在父母有心或无心的诱导下形成的。记得我曾经有一个学生,一天他告诉同学说他爸爸周末就回家了,看到他那眉飞色舞的表情,足以知道他又多高兴,课第二周来的时候,他锤头丧气,问了原因,他说他爸爸没有回来,是骗他的。这样的家长不是一个,有的家长会许诺孩子他回家的时候给孩子买这个,买那个,可回家时忘了,这样一来二去,孩子慢慢也养成了这种没有信守诺言的习惯。
父母之间的良好夫妻关系
一个家庭和谐、完整才能给孩子安全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将全部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三天一打、两天一闹,孩子是不是还要将心思放到这?哪还有心思去学习?更有甚有的父母离异,今天这个挣抚养权,明天那个要孩子,孩子在幼小的心里留下了多大的创伤?还能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吗?
不正确的金钱观
在外拼命挣钱,然后把钱打回家,供孩子用,自己觉得很辛苦,电话上告诉孩子,自己在外挣钱又多不容易,“你要钱就给你,要什么就给你买什么,这样你就应该学习好。”这样呢?不缺钱的日子,孩子根本就体会不到你挣钱的不容易,他总觉得:我缺钱,给父母一个电话,他们就打回来了。久而久之,他们的金钱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钱可以摆平很多事,而且还养成了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那么你挣多少钱都不够他们花。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基础和重要补充,孩子的教育很难,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正确的教育孩子,家长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要再将孩子的教育看做只是学校、只是老师的事。
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和您一起交流探讨。
往期精彩
3、【感想】 王红莲:素养,还是素养!——写在“泾川好教研”分享暨语文教师素养提升培训之后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