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引 言:
在红河学校进行年度考核时,无意中看到王博文老师的读书笔记:这是一个系列,共四本,不同款式的本子,每一本都用工整刚劲的字体书写,有诗词摘记、教学论文摘记、读书心得、执教日记,分类清楚,内容密密麻麻。翻开执教日记,暖心的文字扑入眼帘,随着目光流动,温暖直入心怀,颇为感动。索求之,编撰出来,以飨读者。
▼
以所谓的“套路”,增进学生与父母的相互了解
泾川县红河学校 王博文
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晴
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2016互联网使得“套路”一词重新流行于年轻人之间,而就在周一交来的学生日记中,一名学生将“套路”一词用到了我的身上。
每一个教育人都知道,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八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八年级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八年级现象”。而对于我们农村学生而言,留守学生居多,这种现象就显得尤为突出。
为了促使学习思想的转变,曾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了解,我作为教育管理者兼八年级语文老师,就组织学生和家长展开了一次互动交流,即学生眼中所谓“套路”。
“套路一”:上周五放学前,我给所带八年级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给爸爸或妈妈的一封信》,且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周日下午必须上交,并提醒学生说:“这篇作文很好写,就是按照书信格式,向自己的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而已,反正你们的父母又看不到,但必须有真情实感”。周日下午,大部分学生按时上交了作文,对于没有交的我仍继续督促。
“套路二”:周一晚上,我便在八年级家长微信群里向家长发出如下建议:“各位家长,大家好!上周我给孩子布置了一篇作文《给爸爸或妈妈的一封信》家长可以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孩子,需要的家长可以加我的微信,我发给你们,但必须给孩子写一份回信,写好后发给我”!
王博文老师的读书笔记
一场学生与家长的互动交流在这样所谓的“套路”中开始了,而我却是这“套路”中最忙碌的角色。我抓紧时间批改作文,以便和家长交流互动。家长都想看孩子的书信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却以“知识浅不会写”的话语搪塞回信问题,我就像引导学生一样引导每一位家长,我让他们消除所有顾虑,告诉他们写回信,可长可短,只是对孩子们说说心里话而已。在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下,凡是有意向看孩子书信的家长答应我给孩子回信了。
整个互动交流,我成了孩子与家长之间传递信件的使者,整整忙绿了三天。我将孩子写好的信拍成照片一个一个的发给了家长,又将家长写给孩子的回信成现在孩子的眼前,并要求孩子将回信亲自输入了我的电脑。
许多家长给孩子书信中的言语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值得细细去品味。现摘录如下:
打工也要有文化,活儿轻工资高。
你年龄小,学校就是你最好的归宿。
虽然和你相隔千里,可是对你的爱,从未减少,世界上没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
读书会苦一阵子,可是不读书会苦一辈子。
这个社会念不下书是不行的,不要像我和你妈妈一样,这么热的天还在工地干活。
我们几乎没有什么言语交流,而妈妈所有的失落只能藏在心里。
还有一位家长的书信,我觉得很值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它言辞恳切,句句在理,感人肺腑。
张丽霞家长的回信
亲爱的女儿:你好!
你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作为妈妈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你快乐长大,但我更大的愿望是想你现在更加努力走上你想要的人生高度,没有人随随便便就成功,要想过得比别人好,活的比别人精彩,你就得加倍努力!我很唠叨,我希望你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出色。可现在我发现我的唠叨对你来说成了多余的,我发现你不那么爱陪我说话,或许你长大了和我之间有代沟了。你知道吗?每个周末我都盼着你回家,因为你爸爸在外打工,家里就我们两个人,我多么希望你可以陪我多说说话,可每次你一回家写完作业就喜欢拿着手机一个人在房间里或者K歌,或者看会电视。我们几乎没有什么言语交流,而妈妈所有的失落只能藏在心里。好了,女儿越长大妈妈心里难免有点缺失,你有你的世界,但妈妈也希望你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后抽出一点时间陪我聊聊天。
昨晚听二女儿读了你给爸爸的写的信,我很欣慰!爸爸没本事,能给你的不多,给你人生的指导也很少,我很惭愧,但只要你能走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我和你妈妈都会支持到底。加油,女儿,你是最棒的!
爱你的妈妈和爸爸
虽然全班只有29位家长参与了这次活动,还有16位家长没有参与,但我已经很知足,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成功了。因为我收获满满,收获了孩子与父母交流后那种释怀的眼神,收获了家长朋友们书信中令人感动的言语,感受到了他们对孩子的关心、重视和疼爱,同时我还见证了孩子与家长的共同成长。
也就是这种所谓的“套路”,为孩子和家长搭建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也拉进了我与家长朋友的距离,难道不好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和您一起交流探讨。
往期精彩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