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把握时代脉搏 促进质量提升
——参加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
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泾川县第三中学 徐经隆
根据县局安排,2018年5月5日至5月7日,我们一行9人赴北京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承办,活动的主题是“信息技术推动基础教育教与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通过展览演示、现场说课、主题交流、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优秀典型案例,展示了社会机构和企业为基础教育信息化提供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案,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在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为我们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对比其他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省市在信息化推动教育发展方面的超前思维和取得的成就,深感我们的差距之大,令人震撼。同时,也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提供了借鉴,指明了方向。
01
信息化发展迅猛,新技术正在改变教育
3D打印、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各种“黑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果组团现身,让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汇集了基础教育、专题教育和教师培训等资源,面向教育机构、老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教学素材、教学课件、学习课程、专题教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汇集各级各类网校、慕课、中高考资源信息和相关资源应用,同时,活动还展示了部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的部级优课,以及中央电教馆组织的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为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实践案例。
探索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案例受到更多关注,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就是运用了大量新技术,彻底变革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习体验,让乐趣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显著改善教学质量。
另外,在线教研体验区展示了“互联网+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巨大潜力。在这里,我们通过现场教研活动深度体验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研活动的场景和案例,通过网络平台跨区域互动,利用微博、微信等工具开展在线问答和讨论,推动线上线下教研融合,提升参与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资源短缺地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天闻数媒通过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引入教育服务模式,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应用和系统,通过云计算、微服务、AI技术打造天闻ECO云开放平台,提供泛在化、智能化、一体化的管理云服务、教育云服务、沟通云服务,构建面向K12教育的开放生态系统;人教数字教材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纸质教材为蓝本,针对信息化环境中教与学的新需求,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利用互联网、数字媒体、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融教材、数字资源、学科工具、应用数据为一体的立体化教材,为中小学师生提供了便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更方便直接地把纸质版教材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呈现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材案例资源的利用率。
北京市朝阳区作为首都教育大区,聚集全覆盖的微课课程资源、优质化的诊断试题资源和智慧教育软件资源,聚集前沿人工智能、STEM、3D建模、VR虚拟等创客创新做中学和体验课程资源,智慧教育新模式给人影响深刻。为切实减轻师生负担,提供的基于知识图谱、能力层级的日常教学诊断报告,精准服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师针对性教学,力求创造人人能学、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泛在式学习环境,给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川东革命老区达州市达州区,将川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本地实际融合,形成了“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村校”的带动模式,解决了区域内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跨区域师生互动,全面促进了区域内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
02
吸收借鉴先进经验,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果看的让人眼花缭乱、心潮澎湃,静下心来比较当下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吸收借鉴发达省区、典型学校的先进经验,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化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学生,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发展要求,促进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带动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1.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学习先进理念技术。纵观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全局,设施设备短缺是重要的原因,但有限的资源未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也是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管理者和教师对信息化助推教育质量提升,自觉学习、探索运用信息化资源的自觉性不强,终身学习意识淡薄,用老观念、老办法解决问题,不能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当前,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教师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新要求的能力,以人为本,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自觉成为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和教育信息化的践行者。
2.配套设施设备,提高信息化装备应用率。信息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紧跟时代脉搏,促进学校教育装备的现代化信息化。泾川三中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崭新的校园,洁白的教室,年富力强的教师团队,正在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影响着县域教学发展。但学校信息化设备极其短缺,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设备、视频自动录播系统等几乎为零,信息化装备不能紧跟教学发展的要求,利用优质资源服务教育教学的能力不足。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措资金,争取项目,力争在短期内完善相关设施设备,为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3.增强参与热情,提高信息化资源利用率。一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平台,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重构教与学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服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二是“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形成新常态。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作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鼓励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断推出精品课程,尤其是发挥省部级优课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实施名师名学科工程,提升学校总体发展水平,构建精品课程学科体系;三是加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力度,以培训促应用,分学科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全方位、多途径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教师教研方式及教育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转变,使教学、教研、学校管理更具科学与智慧。
先进的理念,优质的资源,科学的手段,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学习提高的典范。教育信息化,我们还在路上,相信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我们终将走在信息化建设的前沿,用我们的信心和恒心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和您一起交流探讨。
往期精彩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