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依托信息化技术助推学校发展
——参加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荔堡中学 张金平
(2018年5月17日)
2018年5月4日至5月8日县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展示交流活动,集中展示了各地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应用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案例,展示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的能力。通过观摩成果展示、现场说课、主题交流、互动体验等活动,使我对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认识。活动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本知识课件的制作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把它们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三天的观摩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来得及时,来得实在,我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迪。
1
提升视野,感受到了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学校教育及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
新技术正在改变教育。参加展示交流的项目中,探索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案例受到更多关注。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就是运用了大量新技术,彻底变革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习体验,让乐趣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显著改善教学质量。
活动还展示了部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的部级优课,以及中央电教馆组织的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为广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实践案例。
在线教研体验区展示了“互联网+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巨大潜力,深度体验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研活动的场景和案例。
优秀的作品提升了我的视野,感觉到先进的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上的巨大魅力,我憧憬未来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激发了我们深入钻研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决心。以前我以为信息化技术只是做做课件,在观摩体验之后,我了解了信息化是个内涵丰富的领域,是每个老师要去努力的方向,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达到资源网络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助化、情景虚拟化、媒体数字化。
2
更新观念,体验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创新教学
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某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意识,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大我们的课容量,节约时间。如果没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纯靠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对教师来说势在必行。可以说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
3
深入反思,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通过观摩交流体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艰巨。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平台)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4
广泛交流,了解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这次的培训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机会,也为我们提供了与全国同行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我看到了我校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和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硬件,更重要的是在“软件”。广大教师要真正的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的职责就是要寻找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学习水平并得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条件。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是学校工作的掌舵者,学校信息化的有效应用和使用水平,取决于校长及中层领导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学校的引领作用是关键。一要为信息化搭建、打造必要的环境。学校要从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方面为教师的使用提供便利,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校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培训必须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确保优质资源能为教师正常教学所用,能为学生平等地共享。二要利用信息化,推进校本教研。学校要着眼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研究,促进教师开展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激发教师的成就感,为教师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逐步完善的工程,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在行动上积极地践行,才能使信息化发挥最大的效用。
往期精彩
3、【体会】郝宝权:参加2017年平凉市小学数学 教学研讨会有感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