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区域活动观摩反思
泾川县幼儿园 李彩凤
区域活动, 也称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们每天游戏学习不可缺少的活动。为提升全园幼儿教师区域环境创设能力,使区域活动的创设符合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需要,5月9日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观摩了大五班的区域活动,感触颇多。
1
区域环境的创设以及各个区域里投放的材料极大的满足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需求。本次区域活动,两位老师精心设计了“操作区、美工区、益智游戏区、编织区”四个区角,投入的材料大多是废旧物再利用。操作区有蛋盘做成的墙面拼图,材料简单开放,幼儿用丰富的想象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千差万别的作品;美工区,教师提供给孩子们的材料是废旧鞋盒,充足的水彩笔;智力游戏区,教师投放了五子棋和滚珠识字认数,这两个游戏的玩法都具有独特的规则,也符合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编织区有蜘蛛网编织,毛线编辫子,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学到了很多的编织技巧,还提高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2
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和适当介入幼儿活动时处理得当。活动前,老师引导幼儿制定了区域活动规则,然后孩子们自由选择进入活动区域。活动中,老师很快地发现在益智游戏区里有一组小朋友对于五子棋的玩法不是很熟悉,他们只是在随意的漫无目的摆动棋子,老师就和幼儿一起讨论现有材料的多种玩法,有一个小孩想到用自己手里的黑白棋子有规律的排序,看谁先排乱就算谁输,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孩子对于黑白棋子的兴趣。另一位老师仔细观察了美工区的孩子们,他们正在盒子上作画,有的小孩在活动中表现出特别丰富的想象力,绘画能力也超强,可有个别幼儿就是对作画内容徘徊思考,拿不定主意,老师通过询问、建议的方法,引导这几名幼儿很快进入了活动状态,从而达到了美工区域活动的效果。
所以说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着重强调幼儿通过自由选择活动区并在其中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进而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具有自由性、自主性、指导的间接性和个性化等基本特点。对于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活动,教师应在很大程度上予以尊重。但针对幼儿个体化差异,对于能力一般或者较弱的幼儿,还是需要教师在仔细观察以后用平行式、交叉式、介入式等方法从侧面引导幼儿,或是融入幼儿的游戏中去。
除此之外,我认为如何有效实施区域活动,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
区域活动中用调整规则的办法来适度调整活动的难度以适应幼儿的发展。在区域活动的准备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平时所观察到的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对活动的难度做出调整。如规则性游戏具有稳定的规则,幼儿一旦掌握后就会变得熟练,随之将对这一区域失去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增加规则,增加难度,设计能激发幼儿思考和探索的游戏,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反之,游戏难度高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容易使幼儿有受挫感,教师要及时发现,并降低游戏的难度,顺应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给予幼儿成功的体验,萌发继续活动的兴趣,否则会使幼儿失去积极性,造成消极后果。
2
将开放、自由的区域活动和集中教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区域活动和集中教育活动是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两种组织形式,它都是为达到幼儿发展目标而采取的手段、途径或是载体。老师必须根据孩子的活动需要确定适当的形式,要牢牢把握幼儿经验的连续性、获得经验的有效性,因时、因地、因教育资源而灵活运用,用最适合的和有效的组织形式来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推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的开放性和延展性,有效地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满足幼儿的个体发展需要。可以依托或结合主题中集中教育活动内容,将区域活动作为集中教育活动前期的铺垫,作为集中教育活动的延伸,作为集中教育活动的补充,实现集中教学和区域活动的优势互补!
总之,对幼儿来说,一个小小的活动区,是积累各种经验的大世界;对教师来说,一个小小的活动区是提升自我专业水平的大舞台。只有开放又多元化的有效实施了区域活动,才能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才能营造一个更适应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
往期回顾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