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成长中的孩子
高平镇教育办 陈小花
今天,我再次提醒点点要洗头、洗脸。他较之以前,说话气狠狠的,“不”问他理由,“没有”。一看就是一个不讲道理的混球,我又低声下气地贴近他耳朵问:“看到你妈是不是很讨厌?”他点点头,我又问他:“为什么?”他又是“气,气,气”,而后转身走开!
这样的场景,应该有无数次,晚上回家,我让他洗脚,他只会“嗯”,然后抱着手机,在床上侧卧或者平躺,两眼盯着手机,至于身边的人,与他无关,当我再次提醒“洗脚”。他一个不耐烦,“不洗” 。 我端来水盆,让他脱鞋洗脚,它很不情愿的脱鞋、伸脚,两脚丫互相搓 ,我虽然心里很来气,但我还是忍着,想:一次、两次、三次坚持,久了也许会成为一种习惯。
上学期,大冷天的周末要同我一起跑步,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八点回来。一个寒假后,跑步取消。并且脾气见长,午饭,晚饭后就是抱手机,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我有什么建议,他一定会吼一声,用一个否定词“不”,或者“NO”“不管”等。
马上半学期过去了,我硬着头皮希望老师能开导一下,他们班主任康老师给了我一长串的建议:“好的,我下午了找他谈谈,这一学期来大部分学生都有点变化,这也很正常,就是到叛逆期了,不过还是要尽量和孩子多交流,正确引导,不能孩子烦躁就不和他沟通,假期里陪他外面不管是哪转一转,散散心,交流交流,问一问最近他的学习,他的朋友等等情况,多鼓励。像洗头这些,也应该多督促他,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看小说你还是限制限制他,比如周末只准看一会,平常周内不允许他拿手机。允许他玩,但不是玩手机,多督促他周末可以出去和同学玩玩,不要老待在家里看手机,但出去也要注意安全。”
老师这些话很含蓄,但我也明白自己确实没有耐心和孩子沟通,更不能把握孩子的心里困惑。其实老师可以掌握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而家里的生活学习必须要家长耐心引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儿子长大,有时候还向小时候一样,对他叮咛嘱咐,以至于他看到我说话就烦。上了中学,他的朋友,他的圈子,已经不是我所熟知的那些孩子那些老师,他们都在长大,已经对周围或者身边的事物有了自己想法和理解,我为何要要求,要叮咛。应该换一个说话方式,商量,建议的口吻去交流,耐着性子和他主动靠近。
周六下午,让他洗了澡,他好似听了老师的话,说话语言没有那么多气焰。但还是沉浸在小说里电视里。下午带他去了牛角沟,或许是玩伴涛涛在旁边,一路上他们开心的聊天,说某某女生是个“母老虎”,某某男生是个“胆小鬼”,还有我有点听不懂的神灵鬼怪,以及大自然中的异像。他们来这里,不关心这里巧夺天工的建筑,不关心这里涓涓流水的小桥,更不关心溪水源头的那片幽幽丛林,让他们动心的是水上开船,坐碰碰车,荡秋天等。看到这里,我想应该是我局限了孩子的视野,阻碍了孩子向前的步伐,唯有手机是我们把孩子“安全”放在家里的唯一理由。
在如今聒噪而又繁忙的节奏里,很少有家长耐心为孩子一心一意着想,他们如我一样忙于工作、忙于家务、更忙于田间地头。忽视了孩子强大的内心需求,把孩子真正的所需当成麻烦或者胡闹,成长中的孩子不再是吃饱穿暖,他们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有自己期待,所以我们最好有足够的耐心,和孩子平等交流。点点已经13岁了,成了大男孩,我要和他一起长大!
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和您一起交流探讨。
往期回顾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