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泾川一中赋》序
文/薛小伟
在泾州,有人为宫山作赋,因其源远流长,深受万人敬仰;有人为大云寺作赋,源其供奉佛祖舍利,震古烁今;有人为田家沟作赋,感于尘嚣之外僻静之地一好去处;有人为凤凰山作赋,喟其云里雾里之传说飘渺不已,不一而足。
奈何泾州之未来、泾州之希望、泾州之荣光不在香火缭绕,不在鸟鸣山幽,不在哗众娱闹,而在于朗朗书声,在于启智铸魂,在于重教兴学,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少年之成。
孰能担此大任?孟子尝曰:谨庠序之教。古人犹言,今当更如是。于是乎,千金万银修之建之,富丽堂皇饰之美之,设施设备配之尽之,如此观之,欣欣然,勃勃然,可谓大观。然则亦有不足之症,形俱而神无也。
神之所在乃立校、固校、兴校之根本。古时学堂,立仁义礼智信之言为要,传承古今;近代学府亦有树“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之旗帜者,培养万千民族之栋梁。于是,当加彰显学校之精神,而育有精神之人。纵观泾州,于其他立言述行者多,独为学校作文撰辞、凝精聚气会神者少,学校之良师,之贤才,之传承,往之如流水,没之如沙砾,皆不复闻于后世,其精气神之灵性犹如日星隐曜,光辉难见焉。
然《泾川一中赋》脱颖而出,如雄鸡之鸣,震人耳目,天下倏白。自然瑰宝之天赐,知行合践由人育。贤人治校续辉煌,红烛热泪照春秋。桃李千日勤磨剑,斩棘披荆凯旋还。砥砺前行夸父志,重教笃学代代传。孟公诚表一中往来之传承,代代之奋斗,一腔热血,昭然可见。
此赋一出,众皆叹为观止,时人之愿得以吐,众人之想于是出,泾川一中之学府,终有述纪,泾川一中之精神,由此可寻。实乃一中之幸,一中学子之幸,其可乐哉。沐浴泾州之灵光,一中之精神,栋梁之材指日可待矣。
是故,此赋当彰而显之,以教来者,以化虚妄,以兴风气。如此,器之不成者,未之有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和您一起交流探讨。
往期回顾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