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2016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甘肃省报告》解读
泾川四中 刘向艳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自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开设美术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情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01
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同时在学习及中考的压力下,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在初中阶段开设美术课对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美术课上既可以使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得到缓解,同时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然而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接下来,对目前存在于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01
师生对美术课存在一定的懈怠心理
目前存在于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与学生对美术课都存在懈怠心理。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认为美术是一门“副科”,没有列入中考的范围,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技能即可,并没有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愿意让美术学习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紧张,为数不少的学生将美术课视为放松的途径,课余时间也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美术学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曾经是学校美术课的鲜明写照。因为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术课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导致美术课课程沦为主课的“配菜”,应付、挤占、停上美术课的现象时有发生,统筹整合、协同推进学校美术课的机制更是无从谈起。教师与学生对美术课存在的懈怠心理,自然影响了学生美术学习的有效性。
02
美术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对避免课堂教学出现枯燥无味的情况也有很大帮助,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也与美术学科的特点相适应。而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形式单一,比如,很多教师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简单地讲解课本内容,有的教师则在黑板上画一幅画让学生临摹,单一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03
忽视了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不管哪一门学科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重视,美术既是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因此,只有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美术学习,也才能在有效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在物质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美术作为一门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的学科,自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而目前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影响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提升,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美术课程学习。针对目前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不足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04
学生进行实践写生的机会不多
很多人认为美术是一门十分简单的学科,学生只要能够绘画即可,实际上想要学好美术这门学科远非如此。美术首先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绘画并不是毫无章法的,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绘画活动。同时美术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绘画能力只有通过实际的绘画活动才能得到有效提升。而目前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学生进行绘画练习的机会较少,尤其学生到大自然写生的机会更少,这无疑影响了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
05
教学方法过于中规中矩
美术有别于其他基础类的文化课程,教育者如果仍然沿革那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严重打消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原本灵活有趣的课程内容变得死板无聊。此外,还有一些美术教育者不懂得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性,只是单方面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如此学生的绘画灵感与艺术创造能力均会受到一定的制约,进而难以真正迈进美学艺术的大门。
06
课堂纪律过于松散
课堂纪律是让很多美术教育者都深感头疼的一个问题,具体表现为不准备绘画工具、私自浪费材料及乱写乱画等。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干扰课堂纪律,还有一些学生因未带绘画工具而做一些与学习内容毫不相干的事情。此外,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为了尽快下课,匆忙地离开教室,进而让教室内的卫生环境变得狼狈不堪。
02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应对策略
前面对于目前存在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目前影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一旦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这些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针对前面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我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引入教学媒体,激发教学活力
针对目前美术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而更好的实现知识点的呈现,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户外写生、室内多媒体教学、教师示范、等教学形式,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媒体画面展示,引发同感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多媒体是获取这种信息的最佳途径。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的动感画面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引起学生生活的同感。
(二)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成熟,而美术课程度对于学生的知觉、情感把握及处理能力等又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美术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例如在教授“人类的朋友”这一课程时,假设教育者死板地让学生临摹教材中的例图,一定会让很多学生认为枯燥无聊,进而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提不起兴趣。教育者如果为他们留出自我创造的时间,让学生选择一些自身擅长的动物作为临摹对象,那么就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走进美丽自然,创设生命课堂
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的机会不多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提倡学生进行户外采风,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书画展览,书画比赛;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写生的机会。写生是对客观物相进行概括、夸张和想象,让学生多亲近自然,从探索生命的本源获得最真实的创作灵感,通过实际的写生创作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对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也有很大帮助。
(四)转变教学理念,增加情感投入。
初中美术教育者要在课堂中加大情感投入力度。缺少真情实感的教学内容是索然无味且缺少生命力的,教育者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与情感上的共鸣,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其次,教育者要学会转换自己的角色定位,由之前的课堂主导者转换为引导者,由高高在上的师长身份转换为学生的亲密朋友。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尊重感,才能够将美术课程的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
(五)创设教学氛围,提高教学实效。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守纪习惯及家庭环境均会对教学效果带来直接性的影响。为此,美术教育者要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大对课堂纪律的管理力度,尤其是针对那些喜欢影响教学秩序的学生要有耐心,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帮助他们摆正学习动机。除此之外,教育者要对各个班级中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掌握,制订出不一样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掉对美术课程所产生的畏难情绪。
(六)加强家校联动,争取社会投入
就是说,学校提倡周末、假期,家长要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获得更多创作灵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句话常常用于写作上,其实,绘画也是如此。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否生动形象、充满情趣,与是否能表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有极大的关系。让美术创作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家庭的配合,社会的支持。遵循美术育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逐步构建,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术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初步形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合力,发挥良好的综合育人功效。
往期回顾
2、【教研】东街小学开展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系列教研活动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