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教学思路的两次逆转
——教学《我是一只小虫子》有感
丰台镇张观察小学 史录选
第一次逆转
语文教学,答案是不是要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做统一要求?通过教学《我是一只小虫子》后,我认为“语文教学中,所有问题的答案,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不需要做硬性的统一要求”。这种想法,与将来应试阅卷会不会相抵触?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做这方面的大胆改革。
这篇课文教学之后,为了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我特意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你愿不愿意成为一只小虫子?为什么?
当堂,我让每个孩子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收上来汇总,主要有两方面:
我不想成为一只小虫子
我想成为一只小虫子
“不想成为”的原因:小虫子有可能被螳螂、天牛、屎壳郎撞伤或者吃掉。“想成为”的原因:小虫子的生活自由自在,快乐无邪,渴求这样的生活。
我翻阅教学大纲,本科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自己能够成为一只小虫子,过上那种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教学之中,我不止一次地在想:如果依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就会让一半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被强制的状态下。对此,课后我和几位老师闲聊,他们说:“我们教学的依据就是教学大纲,你要破除大纲,这岂不是出力不讨好?”
我还是觉得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想成为小虫子的想法也没错啊,说的很有道理,为什么我们非要做统一要求呢?我们的教学之所以缺乏创新和改革,主要原因就是长时期的坚持以贯的“统一要求”,结果抹杀了部分孩子的创新意识,遏制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
为了让本节课的知识继续拓展,我故意把本节课的课题作了修改“我不是一只小虫子”,接着,我这样对孩子们说:“以我想成为一只小虫子和我不想成为一只小虫子为题,写一段话,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多少就写多少。”结果,我把孩子们写作的收上来看了一下,现摘录几则——
张超写道:“我喜欢成为一只小虫子,因为成为一只小虫子可以自由生活,也可以冒险。遇到其他的虫子来攻击的时候,我们会采取办法躲开。”
张雅茹写道:“我喜欢成为一只小虫子,小虫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可以跳到很多动物的身上去旅行。
张博鑫写道:“我不想成为一只小虫子,因为在很多时候,小虫子会被屎壳郎撞伤,会被螳螂吃掉,会被天牛顶伤。”
……
我看了以上几个同学的作业,可以看出:“不想成为一只小虫子,会让有这种思想的孩子产生一种妥协心理,遇到困难畏缩不前,这对孩子今后的生活有负面影响”,这就让我对之前的决定又开始动摇。
第二次逆转
基于以上的原因,这才有了第二次逆转。
我重新又去研读教学大纲,本课教学目标特别明确:我是一只小虫子,预示着当遇到生命危险之际,我们该会如何地回避危险,尤其是遇到了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不能正面发生冲突,屎壳郎、螳螂、天牛这些动物都比小虫子强大的多,这就不能拿鸡蛋跟石头硬碰。
在贯彻这一教学思想的过程中,如何让那些不愿意成为一只小虫子的孩子,自己从思想上彻底转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特别关键。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孩子遇到强敌学会躲避,比如有的孩子说:“遇到螳螂、飞鸟,小虫子可以钻到草丛中藏起来”,这不是逃避,有时候,机制地回避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反思
通过本科教学,尤其对“想成为小虫子”和“不想成为小虫子”的两次逆转的思考,让我想到了语文教学如何处理文本的问题。
抓住孩子生命化发展处理文本。比如本课教学,我就把持有两种想法的孩子都关照到了,经过深入思考,最后确定了必须承认“成为一只小虫子”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可以培养孩子们自由洒脱、机智勇敢的品质。
抓住以人为本这个点处理文本。不要为了应试而教学,应试只是对孩子学习的一种简单检测,真正的我们要本着人这个因素,如何让人长远健康发展而去教学,按照这个点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
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教材的维度。教学过程中,尽量激发每个孩子说一说,做一做,教师可以寻找一些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往期回顾
3、【教研】钱耀辉:班班通设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有效性探究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