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期间,家长要重视每一次洗手、洗漱时与孩子的互动,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
家长外出回家后要更换衣物和鞋、洗手后才能抱孩子。教育孩子在以下情况都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入园后或从户外进入室内后、进食前、如厕前后、接触眼鼻口前、接触污渍后、擤鼻涕后、咳嗽或打喷嚏后、佩戴和摘脱口罩前后、接触高频次公共用品(电梯按钮、扶手等)后、接触动物后、感觉手脏时等。
保持咳嗽、打喷嚏礼仪
教育孩子如果要咳嗽或打喷嚏,应用纸巾遮住口鼻,并将污染的纸巾立即扔进有盖的垃圾箱,再用流动的清水认真洗手。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可以用弯曲的手肘掩护,然后认真清洗手臂。
好习惯是孩子进步的前提,坏习惯会摧毁进步的根基。孩子尚小,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在开学前1-2周,家长就应该开始调整孩子的生活起居和饮食搭配,让孩子提前适应开学的节奏,在心理上和身体上做好开学的准备。
? 督促孩子坚持在园形成的起床、就餐、午睡等生活规律。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作息规律,不熬夜刷剧、玩游戏,给孩子做好榜样。
? 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做到按时吃、适量吃、营养均衡。例如,每天应保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类食物(每日推荐150-200g),包括鱼、瘦肉、蛋、大豆和坚果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日推荐蔬菜500g以上、水果200g左右,其中深色蔬果类占一半);每日摄入充足的水分,尽量不喝含糖饮料。
想要少生病,从根本上还需要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御病毒。在幼儿园,每天老师都会组织孩子开展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让他们愉快游戏的同时提高身体免疫力。部分条件允许的地区,家长可挑选天气晴朗的日子,戴上口罩,陪孩子走出户外,与外界保持接触。
阴雨天里,家长则可以利用家里的一些常用物品和材料开展居家锻炼,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有助于培养亲子关系。
★ 材料准备:
小凳子、呼啦圈
★ 游戏玩法:
1.咕噜咕噜轮子转。孩子推着呼啦圈往前走,不让它倒下来,就像推着一个小车轮。
2.绕着凳子转个圈。孩子推着呼啦圈绕着凳子转圈。
3.妈妈从圈内跳到呼啦圈外的不同方位,再快速跳回圈内,孩子要跟上妈妈的动作。
4.妈妈跳到呼啦圈后边,孩子就跳到前边,要跟妈妈做相反的动作。
5.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人手拉手,扭动身体把呼啦圈传给下一个人,注意不能用手哦!
★ 材料准备:
小凳子、木棍(晾衣杆)、塑料瓶、木筷、塑料桶
★ 游戏玩法:
1.跨栏。将两个小凳子隔开一段距离,把棍子横放在小凳子上,让孩子像跨栏一样勇敢跨过去。
2.游泳。趴在凳子上,请爸爸用手扶住孩子的身体,让孩子伸展胳膊和腿,像在水里游泳一样。
3.跳远。在地上画两条平行直线,让孩子跳过一条线后,再跳过另外一条线。
4.举重。在棍子的两端绑上装有水的塑料瓶,让孩子像举杠铃一样,慢慢地挺举。
5.射箭。在木筷上粘彩条当作箭,将桶放在离孩子一米左右的地方,让孩子把“箭”投到桶里。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幼儿园生活的基本要求。但根据以往经验,每到假期,就会出现部分家长包办代替孩子穿脱衣服、整理房间等现象。这不仅会让他们形成依赖心理,同时也会使其自理能力出现“退化”,开学后难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建议家长尽量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如厕等,不要因他们做得太慢或者不合自己心意,就忍不住去帮忙。此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还能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漫长的假期里,孩子在家已不同程度上感受到了疫情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虽然孩子基本从心理上接受了新的生活和交往方式,但也容易出现焦躁不安、易怒爱哭等不良情绪。特别是部分小班的孩子,可能会产生外面有病毒而不敢去上幼儿园的恐惧和焦虑。
这时候,请家长们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多多引导和关怀,及时传递正能量,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充满期待。
特殊时期,请家长提前熟悉并牢记开学后入园离园流程和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园所各项工作。
例如,家长需错峰、错时接送孩子,即送(接)即走。家长不送孩子进入班级,有条件的不进入幼儿园大门,经卫生保健人员进行晨检;晨检合格后,家长在指定位置将孩子交给班级教师,班级教师再带进班;下午离园时,可分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点,由家长在大门口接回孩子。在送孩子入园和离园时,人群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间距1米以上),避免人多聚集和交叉感染。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