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又重点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 由此可见,班级常规的习惯培养在一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园班级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它包含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等。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我倍感其理,因此,在平时我会下意识的培养幼儿如何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以下是我在班级常规习惯培养中的一些实践。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孩子参与常规的制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将自己的身份和幼儿放在平等的地位,不要做扳着面孔的“领导者”、“指挥者”,而是做能融入到幼儿中间的“商量讨论者”,与幼儿共同讨论后制定的规则,幼儿会更容易、更愿意去遵守。我在解决班级幼儿玩区域游戏而不爱整理材料的问题时,一开始就没有对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大家讨论。首先我给孩子们看了一段视频,一个孩子在家将玩具玩过以后扔的乱七八糟,妈妈总是跟在他后面帮他整理,最后小伙伴都不喜欢到他家和他玩了。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大家不喜欢和他玩,有的说:“他家太乱了。”有的说:“他不爱收拾玩具。”我趁机说:“幼儿园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爱收拾玩具,我们的家是不是也乱七八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都明白了我的意思,于是在我的引导下大家开始制定收拾玩具的规则,以后在每次的区域活动结束时,孩子们都能主动地将材料分类收拾好。通过这种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由传统的“要孩子们怎么做”转换为孩子们自主的“我要怎么做”,成功培养了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
二、以儿歌、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常规
儿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的要领。如 :在排队时,我会说:“小小手—摆起来,小小脚—踏起来,小胸膛—挺起来,一二一,一二一。”这样幼儿在说儿歌的过程中就将队伍排整齐了。又如:“小手拍拍放枕边,身体转向右侧卧,风不吹,树不摇,幼儿园里静悄悄,我是一个乖宝宝,规规矩矩睡午觉。”朗朗上口的词句,能有效代替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增强常规教育的趣味性,幼儿也比较容易接受。又如幼儿喜欢听故事,我就利用这一点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他们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事例,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人物学习,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故事《七只小猴去旅行》,利用幽默有趣的情节,让幼儿知道要遵守公共规则。这种形式对幼儿的常规教育也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培养良好的常规,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如幼儿在进餐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注重纠正他们的进餐习惯,多次示范拿勺子、筷子、端碗、保持桌面干净等的具体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在多次的练习中就学会了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而不能因为有的幼儿在一两次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就急着帮他们做,这样就起不到让他们自己练习的效果了。午睡起床的叠被子环节,我们班有些年龄小的孩子在刚开始的练习中总是不能掌握好,因为力气小,被子总是铺不平,我就帮她们先将第一步做好,然后让她们再进行折叠,就容易多了。
四、榜样的示范作用
孩子的模仿性较强,为了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形成习惯,榜样示范是常规教育的常用方法,即运用正面的榜样为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在幼儿心目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乐于模仿,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语、态度、思维习惯都容易转换为幼儿的行动,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做好。当然榜样不仅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或者他们中任何一个小伙伴。如请能力强的幼儿做示范,其他幼儿模仿他的做法。我们班有一位幼儿文明礼貌常规非常好,每天早上来园都能主动和老师、小朋友问好,于是我就请他早上早一点来,站在教室门口做“小小礼仪员”,迎接每一个人的到来,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都能积极主动地问好,并争着做“小小礼仪员”。同伴之间的感染力有时会比教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五、及时的表扬,巩固常规要求
表扬是对幼儿正确行为的肯定,能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巩固优良习惯的形成。让孩子们在集体中受到教育。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及时表扬可以提高幼儿改正错误的积极性,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比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在喝豆浆时总是磨磨蹭蹭,要很长时间才能从喝完,但是有一次,她是全班第一个喝完出来坐好的,于是我立刻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她,并奖励给她一多小红花,以此鼓励,之后她又有几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孩子们也以她为榜样,她没有让老师失望,不但自己改掉了磨蹭的习惯,还带动了其他几名幼儿改正了。对于一些比较调皮的幼儿,我总是尽量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表扬,让他们以点带面,慢慢的他们也在朝着好的行为习惯方面靠拢。当然,表扬有很多方法,言语上的、精神上的、物质上的表扬奖励根据具体情况应该恰当使用。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能极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强化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六、注重家园共同合作的方法,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在生活常规的培养中,除了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外,家长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每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是希望能够看到孩子更多的优点,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不足,这时,我们老师就要给家长一个正确的指导,和家长过多地说出问题,不如将问题呈现出来,更容易让家长一目了然,容易理解。比如:我们将孩子们班级穿脱衣服比赛的过程及进餐的过程用网络呈现照片的形式向家长介绍正确进餐、穿脱衣服的重要性及方法,使家长图文并茂地了解我们的活动及教育意图,家长再配合做起工作来就较为主动了。
又如:我们班有一位小朋友,在各方面能力都比其他幼儿弱,我们就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对他的要求总是比别人低一些,平时我们也以帮助、鼓励为主,让他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但孩子的进步还是不太明显,了解了原因后,才知道是在家老人不让他锻炼,还说这么小的孩子能干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主动做事的差距较大,为了做好家长配合的工作,我们请他的外婆来看半日活动,孩子的真实表现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让他外婆这回真着急了,这时再向她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先看到孩子的优点,多给孩子创造自主做事的机会,多鼓励他,并给她提供了一些方法,现在孩子进步很大。
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我们教师保持耐心永恒的教育态度和用灵活的教育方式、技巧,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达成共识、共同教育,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