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意美术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初步感受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用纸、笔以及身边的各种生活化材料,以自己喜欢的多种方式进行绘画、手工等活动,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材料的特性和效果,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过程。
在幼儿的教学中能够促进幼儿审美意识的产生,对于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使幼儿具备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幼儿思维方面的创新意识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见,创意美术对于幼儿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具有创造性的作用。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也就存在着必要性,明确创意美术与幼儿审美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在幼儿艺术教育的教学上会提供理论依据及借鉴的作用,对于幼儿园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于幼儿自身的成长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启发引导幼儿求新创作思路;美术是幼儿最重要的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并且每个幼儿的美术表现方式、水平不同。因此,教师要为幼儿美术创作提供多种展示方式,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水平来表现、交流、分享。
1、用童心激发幼儿想象力
对幼儿来说,想象中还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他们最富于幻想。所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是不能缺少的而创作离不开想象,绘画创作是培养幼儿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世界有多大,童心就有多大,幼儿画的天地就有多宽广。
幼儿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神奇的想象力它选择对象无目的性,创作出的视形象不受具体形象和色彩的限制,是幼儿心理活动与稚拙表现相统一的造型观念与造型样式。那些涂抹于墙角地面或木地板的不为功利所为的画最具幼儿的本性。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幼儿是借助想象来创造的。而意愿画则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在意愿画创作中,想象基于幼儿自身的情况,没有逼迫,没有压力,幼儿不加拘束地、灵活自如地运用想象,而教师在幼儿意愿画的创作中,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幼儿的观点和设想。
2、多元化创意坊活动
画画、做做、玩玩是孩子乐意参加的活动,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创设相应的多元化创意坊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表现的愿望。在多元化创意坊中我们创设了立体感强的纸艺特色环境,伴随着游戏情境的展开,教师将具体的教学要求转化为“游戏”的要求,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共同讨论碰到的问题,使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达成预设的教学要求。
对于幼儿的创意美术教育必须重视对于每一个幼儿兴趣的培养,重视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不同个性趋势,幼儿园教师要因势利导,适时适当地引导幼儿向着正确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方式上发展。
3、班级创意美术特色区角活动
环境对于每个人都起着重塑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对于人的创作会有极大的帮助。幼儿在进行创意美术的学习时,良好的创作环境是不可或缺的。笔者曾经进行走访发现,在有着相对良好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幼儿园,幼儿的创作能力明显要优于那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幼儿园,如城市幼儿生活条件优越,学习的范围广泛,幼儿园的教学设施齐全,教学的材料完备,这就比乡村的幼儿园要有明显的优势,良好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充分调动创作的积极性对于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审美技巧的掌握上也更有帮助。
二、在集体教学材料、教具准备充分
曾一句名言“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丰富的活动材料、工具能激发幼儿最大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如在绘画熊猫时,由于本地没有真的熊猫,于是教师便运用玩具熊猫丰富幼儿的认识,并绘画了不同情景、不同动态的熊猫图让幼儿欣赏,结果,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了主体性,教师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小组交流,丰富创作经验
爱说爱动是孩子的天性,一旦有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便手舞足蹈地谈论起来。有意识地组织孩子进行小组交流,小家伙们面对面坐着,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不但能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有创新的“闪光点”。在创作前教师再加以提炼、总结。然后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和同伴一起合作。在剪贴、添画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思路更宽、更广了,他们之间还在不断的交流。最后呈现的作品,内容丰富、布局合理。试想,如果不是小组交流、合作,他们哪来那么多的丰富的经验和想象的灵感来创作,如何能体验到那份成功的兴奋和喜悦呢?
2、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幼儿在操作中共同合作、相互交流、彼此质疑,对其发展十分有利。小组合作式创作,让幼儿之间交流、欣赏,再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探究解决问题、学习新技能的欲望。”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多方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努力去发现,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时间推移,幼儿和老师心情舒畅,自由自在正真感到自己是个‘小画家’这样有利于保持幼儿的最佳心境,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好奇,促进幼儿对绘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大自然,创意美术之源泉
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因此我们利用远足、秋游、散步等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获得细致、深刻的色彩感受,激发创作灵感,积累创造素材。在户外写生时鼓励幼儿运用眼、耳、口、鼻、手等各种感官参与到观察中。通过看看、听听、摸摸、闻闻、说说的方式与写生对象进行互动,将创意美术活动融入大自然中。当他们没有把握,不敢尝试时,鼓励其自由探索。因为我们知道,其实他们并不在乎写生结果,而是热衷于写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的满足远远超过作品本身的价值。
四、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学习
人的兴趣和热情往往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幼儿绘画尤其是这样,因为幼儿的行为最容易受情绪所支配,而且绘画的源泉来源于生活本身。幼儿绘画兴趣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实践证明,生动的环境刺激,多彩的生活经验和经历是激发的前提,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我发现课堂中穿插游戏绘画;听故事,记忆,想象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贴近的内容,比较能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自己发现,创新。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五、音乐、文学作品熏陶下的创意美术
优美的音乐、文学作品能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作品。其丰富的体裁表现,优美的意境展现,生动 有趣,幽默诙谐,幼儿欣赏、阅读后身心受到愉悦,从而激发了他们表达表现的原望。
例如:在歌曲《小鸡出壳》中,孩子们通过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小鸡胖乎乎、毛茸茸的有趣的形象,从而引发幼儿用生活化的工具——牙刷,来刷画出小鸡嫩嫩的、胖乎乎、毛茸茸的可爱的特征,并进行添画。又如:在散文诗《春雨的色彩》后,孩子们对于春天的色彩斑斓充满了想象和幻想,我们及时提供纸、笔让孩子自由想象,尽情发挥自己眼中的春天,每一幅作品中都闪烁着孩子们创意的光芒。
六、指导评价的游戏化
伴随着游戏情境的展开,教师将具体的教学要求转化为“游戏”的要求,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共同讨论碰到的问题,使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达成预设的教学要求。如“香香的汉堡”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习涂满、涂匀。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很多白色的部分。我用游戏的语言指导:汉堡皮还没有熟透,这样可要吃坏肚子的,我们放进烤再烤一次(嘴里发出“呜……叮,1分钟”。手部动作绕线涂)在涂果酱的时候,孩子们会不注意地将果酱都涂在一起,不均匀。
我运用游戏语言化解:“舀一舀、点一点、抹一抹,果酱到处有。”孩子们就能注意到果酱要涂抹均匀。又如在美术活动“送礼物”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包装礼物”的环节,用水彩笔沿着礼物画封闭的圆,满足幼儿涂鸦圆圈的需要。孩子们画圆时常会出现圆上有缺口的现象。我运用游戏性的语言:“礼物包起来了吗?”“别让礼物从小洞洞里掉出来!”“给礼物带上漂亮的蝴蝶结。”促进幼儿有意识地从现有的不封闭的圆逐渐过渡到有控制地表现封闭的圆。
创意美术注重幼儿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个性化的发挥,有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幼儿园对于创意美术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真正领会创意美术的内涵与宗旨,真正按照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真正做到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将幼儿的创意美术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实现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美术活动中融入了情境、游戏,让孩子每次上课都像是做探险,做想象中的旅游,做愉快的游戏。绘画寄托了孩子们全部的爱,一张白纸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充满稚气情趣的画面,正是艺术生命的本真,孩子想象的翅膀需要我们的激励才能展开。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