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语言发育期间,因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在预期内达到正常语言水平的现象。具体体现为缺乏语言理解能力和缺乏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作为儿童与外部环境互换信息的主要交流工具,其功能缺失会也会影响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导致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进而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入学时若仍存在语言问题,将影响小学阶段的认知、读写等能力的形成。基于此,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幼儿,应该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尽早干预,从而缓解语言发育迟缓对后期学习的影响。
一、语言发挥迟缓幼儿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1835年西方特殊教育被引入中国,但并未受到国家重视和发展;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特殊教育逐渐被重视,并在全国范围推广。21世纪初,中国逐渐发力特殊教育,让残疾学生有专门的素质教育;在2013年,中国提出“融合教育”,即为残疾学生提供正常教育环境,让残疾学生的教育与社会接轨。纵观全球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模式,在传统通过特殊学校提供特殊教育的模式之外,都对融合教育进行了大量创新和尝试,融合教育也逐渐成为国家社会应对残疾学生的教育新趋势,实践证明,科学开展融合教育能够大幅度提升身心障碍儿童的教育水平。
从融合教育提出至今,学者围绕融合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指出融合教育将能够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公平,且更有质量的教育环境,让残疾学生进入到正常教育体系中,与正常学生,以及最新教育模式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周满生基于对融合教育的实践指出,在推进融合教育房展的过程中,提升教师应对特殊学生的素质与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建立与融合教育相匹配的教师资源;同时,他指出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重要平台,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教学,特别是给予特殊学生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特殊教育起步较早,起初主要由教会承担;Montgomery等人就通过调查系统研究了1999-2001年间北爱尔兰针对特殊学生的融合教育发展情况,指出当前北爱尔兰的融合教育已经形成初步的体系,融合教育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综上,融合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发展融合教育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共识。但融合教育的发展依旧面临诸多问题,体现为体现为教师缺乏融合教育技能水平、融合教育配套资源不完善、缺乏融合教育发展的文化环境。从这些问题入手,便能够破解融合教育的发展难题。
二、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教学现状
研究显示,语言发育迟缓幼儿在学习中容易出现注意力缺失和学习困难的问题,需要进行特别干预。目前,在融合教育中针对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教学主要包括游戏引导和文字强化两种。一方面,通过游戏来丰富幼儿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文字强化来丰富幼儿的词汇储备。
(一)建立丰富的语言环境
正常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形成语言能力的重要条件,从正常的听觉获取信息,到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从而促进语言的感知、理解和发展,这可以被定义为一个语言建立过程。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幼儿的语言建立过程会不断强化,从而建立较强的语言能力;而在贫乏的语言环境中,幼儿的语言建立过程受阻,影响大脑语言功能区的发育,从而阻碍语言能力的形成。基于此,在融合教育中教师常通过丰富幼儿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丰富的交流机会,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再生成。
(二)借助游戏促进语言交流
伴有语言发育迟缓幼儿,因为长时间缺乏与同伴的交流互动,导致幼儿存在自卑和自闭的心理。在融合教育实践中,针对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教师常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为语言发育迟缓幼儿提供语言交流机会。多数教师通过游戏促进语言发育迟缓幼儿与同伴互动和交流,逐步建立幼儿的语言的自信心,并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三)家园合作促进语言发展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幼儿而言,更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共同配合,来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干预,从而改善幼儿的语言能力。在融合教育中,教师与家长都建立了较为有效的联系,共同建立一个让幼儿敢于交流、愿意交流的语言环境。家园合作促进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能力是一个较好的方式,但研究发现,真正实施家园合作的学校并不多,多数学校也仅仅停留于关于幼儿信息的互通,无具有实际价值的行动。
综上所述,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教学方式很多,在促进幼儿语言发育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纵观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现状,目前尚未有建立起统一的操作标准。此外,语言发育迟缓的诱因非常复杂,多数幼儿并非智力问题和精神问题,而常常是语言功能区的发育不良,且不同幼儿的表现和严重程度均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通过教学方法干预语言发育迟缓幼儿时,不能见到套用干预方法,而应该对具体个案采取相匹配的方法。
三、语言发育迟缓幼儿教学策略
幼儿的语言发育迟缓原因非常复杂,学界围绕其成因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但尚未形成能指导教学的突破性成果。虽然语言发育迟缓的成因复杂,但从其表现来分,大致可以分为语言理解能力不足和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两个方面,从语言发育迟缓的结果表现反推教学策略,也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现有关于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教学方式,理论上能够发挥较好的干预效果,比如游戏教学、文字强化教学等,都是比较适合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教学方案。但是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处理,很多措施流于形式,没有考虑干预手段对幼儿的适用性,导致干预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本课题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一)针对性语言能力训练
语言训练要围绕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特点展开,有意识的运用语言教育活动训练。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也非常多。作为一线教师,要根据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表现对症下药,避免干预过程中的“一刀切”。
(二)创设多元化游戏环境
在实践中有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语言能力,但实践效果并不好。其原因主要是活动缺乏参与感和情景感,比如让幼儿玩“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的时候,语言发育迟缓幼儿扮演老狼,本意是让幼儿担任主角,但其实“老狼”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机会;且因为“老狼”在语言上总是慢一拍,让其他幼儿也没了游戏乐趣。
(三)推进家园共育生活常态化
家园共育是干预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重要方式,但遗憾的是多数家园共育仅停留于概念,表现为学校与家长信息的沟通。这种浅显的家园共育对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帮助并不大。“语言”的特性是生活化常态化,有鉴于此,家园共育也需要生活化常态化,而不仅仅是微信上的交流,以及班会交流。
(四)强化语言学习互动性
语言的学习需要不断互动来强化,但针对一些语言发育迟缓幼儿,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常被学校和家长忽略,那就是互动式阅读。调查显示,幼儿在园的阅读时间基本保持稳定,而幼儿在家的阅读时间则呈现下降趋势,这和幼儿回家后接触更多电子娱乐设备有联系。
四、结论
在国家大力推进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本文以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随班教育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融合教育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融合教育存在教师缺乏融合教育技能水平、融合教育配套资源不完善、缺乏融合教育发展的文化环境等问题。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