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9月开学,幼儿园总会出现一种特有的开学现象:园内幼儿此起彼伏的哭声,园外家长不放心的徘徊张望。这样的现象一般会持续一两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3周岁的幼儿,从家庭生活开始融入幼儿园生活,是幼儿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来到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这种不适感让幼儿感到不安、焦虑、无安全感,其外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幼儿的哭闹现象或是离群、沉默不语。老师和家长都知道这是新入园的幼儿在适应期的正常反应,怎样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我们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提供了幼儿在入园前家长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入园后教师应该采取哪些策略以及家园合作来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一直和抚养者之间有着强烈的依恋,幼儿一旦与依恋对象分离,便会从心理上感到不安全,从而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急、不安、哭闹、恐惧等各种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的症状。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他们从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一下过渡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犹如是”第二次断奶期”,极易产生不安全感。
孩子在家中都是宝贝,入园前什么事情都是家长操办,做什么都有大人陪伴,他们的依赖心理严重,独立性差,比如吃饭、睡觉、穿衣、如厕都不会。而进入幼儿园生活自理方面的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动手,所以他们的心理压力大,也影响了他们的入园适应。
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影响着孩子入园。在孩子未入园出现哭闹、不听话、发脾气时,家长总会吓唬孩子说送到幼儿园老师那里管管去,潜意识中就中下了孩子害怕上幼儿园的种子。孩子入园后,总是问孩子一些负面问题,如被幼儿园里小朋友欺负了没有,带去的东西损坏了没,让孩子缺少愉快的在园体验。另外当幼儿以各种理由推脱上学时,家长会心软,想着孩子大一点就可以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久而久之幼儿的入园适应更加不易。
在幼儿入园前,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要上幼儿园了,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幼儿园,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玩玩幼儿园的大型玩具,滑滑梯、小木马等。看看哥哥姐姐们是怎么上幼儿园的,慢慢熟悉老师,多说说老师的好处,让幼儿对老师产生喜爱之情,消除幼儿入园时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恐惧心理。
幼儿进入集体生活,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在家时,家长就可以慢慢培养幼儿的如厕、吃饭、入睡等习惯,如自己握勺子吃饭;自己喝水;洗手擦嘴;穿脱鞋袜和简单的衣服等,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当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独立生活的本领后,自信心就会增强,能够更加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会幼儿表达自己的需求,家长要告诉孩子在遇到困难或麻烦的时候要大胆及时向老师说明,表达自己的需要。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幼儿上幼儿园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
鼓励孩子多和同龄的小朋友玩,多和其他孩子接触,让孩子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分享玩具,为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做好人际交往的准备。平时也可以和同班的小朋友一起玩,培养幼儿间的感情,有了好朋友的话,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喜欢幼儿园,因为去了幼儿园就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朋友也是孩子愿意去幼儿园的很大的一个动力。
幼儿园新生入园存在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家长们因为心疼孩子哭,所以就答应孩子今天不上学了,明天再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只要坚持表现出不想去,或者哭闹不休,就可以不用去幼儿园了。这样你想再次送孩子上幼儿园可就难上加难了,也许会哭得比之前还要严重,这时就需要家长狠心一点,坚持送孩子入园,慢慢得也就适应幼儿园生活了。
采用阶梯式入园的方式,通过前期家长陪伴、参与亲子活动,到幼儿独立入园半天,重点解决独立进餐问题;再到后期在园午睡,下午提早离园。整个阶梯式入园帮助幼儿从心理和生理上接纳幼儿园,融入集体、脱离父母的怀抱。这个过程让家长和幼儿都有个适应期,心理放松,愉悦入园再也不是难题。
第一阶段,我们的重点在于用爱去感化孩子,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体验初期,让幼儿在父母的陪伴下,进行两个小时的亲子游戏,教师更多地以抱抱、搂搂、亲亲、哄哄等行为在互动中和幼儿建立感情,同时也在游戏中让孩子熟悉自己的班级、水杯、小床等。
在游戏中感染孩子,让他们去认识新伙伴,适应新环境,渐渐喜欢上老师,初步建立对幼儿园的喜爱。慢慢地,孩子们开始主动和老师亲近了。
在孩子们已经和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的基础上,家长开始逐渐脱离孩子,开始缩短陪伴时间,逐渐过渡到在园吃午饭再到午睡……以此来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师在这阶段切不可要求过多、难度过大,要循序渐进地建立常规。
例如:幼儿如厕环节,刚入园的孩子往往没有排队的习惯,我们会经常看到幼儿拥挤现象。如果老师反复要求不要拥挤、排好队,幼儿并不能立即执行。老师可要求幼儿一组一组得去,比如苹果宝宝先去上厕所,其他宝宝在等待时跟着老师一起念儿歌,做游戏等。
在建立常规阶段,反复巩固和强化很重要,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多激励表扬孩子,能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信心。
老师要细心照料身边的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时时刻刻都能感到有老师存在,这样他们心里会感到安全。多与幼儿身体肌肤接触,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静静话等,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孩子有哭闹行为,应耐心、温柔加以劝导,决不能用尖锐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往恐吓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给警察叔叔”;“再哭,把你一个人锁到一间屋子里往”等恐吓性语言。同时也要善于关心那些不哭,但内心焦虑不安的幼儿,使自己尽快地成为幼儿在陌生环境中的保护者。让幼儿感到妈妈般的爱,逐渐消除分离焦虑。
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能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忘记了与家人的分离。提供幼儿丰富有趣的操作材料,吸引他们投入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使孩子在游戏的放松,与同伴的积极有效的交往中感受到快乐。加深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生活、学习、同伴等的积极心理体验。同时开展一些有趣游戏活动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幼儿与老师的陌生感,而且可以使幼儿对新环境产生新鲜感。
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根据新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精心布置活动室和设置活动角,投放幼儿喜欢并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区域材料、提供丰富的玩具,这些都能使幼儿体验熟悉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缓解分离焦虑。在活动室墙面上可贴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墙面说话,调动幼儿的兴趣。幼儿可以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使幼儿放松下来,与周围小朋友积极交往,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选用动感强、节奏欢快活泼的乐曲和歌曲,在音乐韵律中,缓解了孩子的紧张与焦虑,使他们感受到了幼儿园生活与学习的快乐。尤其是播放的音乐幼儿在家听过,熟悉的,效果会更好。
幼儿喜欢被称赞,要对幼儿多表扬多鼓励,刚入园的幼儿难免有些不会上厕所,不会穿脱衣服,穿脱鞋,不会吃饭或不肯吃饭的,这就需要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了,老师多多的表扬与鼓励会让幼儿觉得我能行的,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幼儿有一点进步,老师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如上幼儿园没哭、把自己的早点吃完了、主动向老师问好了、给爸爸妈妈说再见了等等,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可以采取奖励小红花,分发糖果的方式,增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教师多一份鼓励,幼儿就多一份自信,在鼓励和自信中,幼儿会慢慢得爱上幼儿园。
加强与家长间的信任,让孩子尽快对老师产生依恋感,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请家长学着狠一狠心,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老师。我们要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保教设施和教师的教养态度,让家长对孩子在园生活放心。
孩子入园前,先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习惯,爱好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成长环境。教师可在幼儿还没正式进园前,提前与幼儿亲密接触,对幼儿的情况熟知于心,为幼儿进园后因材施教搜集好第一手资料,同时与幼儿交谈消除他们对老师的陌生感。其次,利用宣传栏和家长会,向家长系统先容新生进园要留意的几个方面,给新生家长以正确引导。新生入园时,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最近的情况,放学时与家长说说幼儿在园的情况,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点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