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放假不久
青少年沉迷智能手机的话题
再度引发关注
如何在假期让学生
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
已经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痛点
南京曾在全市56所中小学
发放69000多份调查问卷
对中小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进行摸底
回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有不少孩子都出现了
不同程度手机依赖情况
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
教师耿丽娜介绍
大概有14.4%的学生
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手机依赖
手机依赖的现象
随着年级的增加可能会有增强的趋势
年级越高越有可能出现手机依赖
1、健康用眼要记牢
对如今的青少年
甚至成年人来说
在假期很难不触网络
也很难完全不接触手机
不玩网络游戏
不刷短视频
所以如何健康用眼、
健康使用手机的小贴士
需要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
互相监督
做到这两点——
第一,睡前不要刷手机
在长期看近处的情况下
睫状肌会处于痉挛的状态
专家表示
“在黑暗的环境下看手机,
更容易增加青光眼发生的可能性。”
注意环境光线
如果孩子需要在睡前使用手机,家长记得提醒孩子:在室内黑暗的情况下,建议把手机的亮度调低,或者采用夜间模式,避免强光直接刺激眼睛,减少蓝光对视网膜的刺激。
尽量不要在睡前使用手机
睡前使用手机会对睡眠产生影响,一方面会影响入睡的问题,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的延迟等情况。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睡眠质量下降,使孩子变得疲惫、日常作息混乱。
在孩子睡觉前,家长可以建议孩子设置免打扰模式,并且把手机放到离床较远的位置。
克制使用时间
不要一次性长时间用手机,设置铃声提醒,15~20分钟休息一次。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2小时。
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
把从手机里“抢”出的时间还给休息。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需求范围在9-12小时,中学生在8-10小时。
家长可以在假期有规律地给孩子三天时间,让他们睡好睡足,确定第四天孩子的睡眠时间,以此为标准保障孩子每天的睡眠。
2、跟孩子一起学会健康使用手机
“孩子为什么容易沉迷手机?
手机本身的设计、
孩子爱玩的天性,
加上孩子往往
学习压力比较大,
都是原因。”
青年学生使用手机问题
宜“疏”不宜“堵”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研究院副教授
张洁提出了她的建议:
第一,规则制定要科学,有禁区也要有福利。
例如,家庭里这三个地方不应该带手机:
饭桌,刷着手机吃饭会影响肠胃消化;
床,睡前看视频会影响视力和睡眠;
卫生间,有很多孩子一进厕所就是半个小时,其实就是进去玩了。
但规则不能只是无尽的压力,应该给孩子自由自在、光明正大使用手机的时间。
同时,家长还应注意: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们来说,家长更应该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
第二,规则执行要公平。
家长可以和孩子商定,结合家庭实际情况,与孩子签订一份“假期手机使用协议”,约束家长和孩子在假期的手机使用时间。签订后家长以身作则,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该遵守规则,互相监督。
很多父母自己也是手机重度使用者。如果自己频繁用手机,再去教育孩子不玩手机就难有效了。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互相监督使用手机情况。孩子放学或者父母下班后,统一把手机放在一个地方。真的必须要使用手机的话,需要向对方提出申请。
第三,丰富孩子业余生活。
父母只要有时间,就要多带孩子出去玩,一定要走出。参加户外活动。逛公园、跑步、跳绳、打篮球……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是让他的精力得到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只是智能屏幕制约了孩子本有的活泼和玩耍。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是暂时而非持久的,更不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当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得到了快乐,哪有心思会沉迷于电子产品呢?
第四,信任孩子。
要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强大到成为手机的主人。要给孩子一个出口,当孩子非常合理地完成了作业,可以有一段光明正大、自由自在使用手机的时间。
家长要做好心理调整:玩手机、玩游戏都不是十恶不赦的事情,要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孩子如果躲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手机,更危险。
第五,理解、帮助孩子。
当孩子违反“手机使用协议”的时候,家长不能责备说“你肯定做不到,不如把手机给我”。
要明白即使是家长,有很多时候,自制力、理性的能力也是要不断锻炼的。我们要有耐心地帮助孩子、相信孩子。
同时,家长也要坚定原则,不能孩子一哭就把手机给他。
发掘更多除了手机以外的生活中的快乐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