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交往、进行交往的最好机会,而区域游戏是幼儿自主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材料的自主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也是幼儿园教育最普遍的教育形式。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与重视,并逐渐形成了幼儿园整天生活区域化的趋势。
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组织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感知、动手操作、探索以及讨论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对主题学习内容的理解。我们创设相应的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型的活动材料,整个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在主题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在区域游戏中表现自我,实现主题教育目标,从而达到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融合。
《纲要》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遵循《纲要》这一基本原则所以我选择“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的融合”作为切入点。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着重关注的是区域材料的使用和挖掘,而主题活动着重关注的是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因此,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融合形成教育整合,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扩展。反过来又能促进幼儿在区域中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更大提升。
《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年龄阶段,仅有的集体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新奇事物的探索热情,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创设情景,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小组的、个别化的学习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马克思也曾说过:“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纲要》还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而幼儿园课程主要的特点是游戏性,幼儿的大部分能力都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所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能围绕主题且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就尤为重要。
(1)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目标要与本主题活动总目标相一致。
在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目标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即区域游戏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在《颜色躲猫猫》主题中,我在音乐区中投放了各样的彩色布条让幼儿跳彩色舞。首先我让孩子认识冷暖色,冷色表示缓慢的、承重的。暖色表示快速的、活泼的。然后我把小朋友分成两组,分别代表两类颜色。当欢快的音乐响起时拿着暖色彩带的小朋友配合着音乐的节奏用多种方式(圆圈式、圆弧式、波浪式等)舞起来了,当缓慢的、承重的音乐响起时拿着冷色彩带的小朋友配合着音乐的节奏和他们丰富的表情来表现音乐。这即符合《颜色躲猫猫》主题活动目标又与音乐区游戏的环境创设目标相一致。使这两方面有效的融合起来。
(2)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有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关的情境。
在主题活动《动物朋友》里,我把美工区都贴上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陆地动物,水生动物,昆虫,哺乳动物等图片,有利于幼儿在每天课外活动的时候都可以看到这些动物,去认识、去发现它们的特点。让幼儿给折纸作品“金鱼”装饰,并把它们贴到美工区的幼儿作品展上,去认识这些自己装饰的美丽的金鱼。这样不仅是区域游戏的氛围有了主题,也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让他们初步深入了解动物。
教师要多创设可爱的、童趣性的又可以让幼儿动手的游戏,在主题活动《噜啦啦》中,我在角色游戏区中放置了一条大浴巾、爸爸、妈妈的头饰。由两个小朋友分别扮演爸爸妈妈,一个扮演小宝宝。游戏开始咯!小宝宝在浴巾的一端将自己卷在里面,滚向妈妈手持的那一端,滚到尽头处时妈妈将手持的一端提高,幼儿又可滚回原处。如此反复玩,既能角色扮演又有可操作性。幼儿不仅会感到好玩、又充满童趣,还能达到运动全身的效果。
(4)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与幼儿生活阅历和年龄特点相符。
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在环境的创设时要运用,既不要创设过简单的游戏环境也不要创设过高难度的游戏。譬如在《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中,有位老师做了很多交通和有关标志牌的汉字的解说让孩子去配对。结果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完成的,孩子不懂牌的意思更不认识汉字。这样就违背了“跳一跳,摘苹果”的理念。
(5)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中始终坚持“儿童主动参与”的原则。
游戏是孩子成长的权力。有些老师怕幼儿弄坏区域材料而硬性规定幼儿玩什么、要怎么玩。这样就限制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权力和积极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如果教师经常创设区域游戏环境都是只可以看而不可以进区玩的话,幼儿会渐渐失去对区域游戏的向往。
区域游戏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是材料的投放,材料是区域游戏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提供相宜的游戏材料是区域游戏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在投放区域材料时,首先要考虑投放的材料与主题活动内容的关系。幼儿在区域游戏中,通过对材料尽兴尽情地“探究”其中的奥妙,进而加深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如在《瓜果乐》主题中我在美工区投放了对半切好的青椒、萝卜、莲藕、苹果、等蔬果,水彩图画纸、毛笔等活动材料。幼儿在蔬果的切面上涂上水彩,盖印在图画纸上,在蔬果盖印做出花边,就可以变出一幅漂亮的蔬果盖印画。材料即有美工区的特点又体现了主题活动内容。但投放的材料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投放的材料应该是安全的、有趣的。幼儿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的乐趣,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经验。如在主题活动《天才小厨师》幼儿自主去品尝各种调味品,然后用夸张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品尝的是什么味道的调味品,让好朋友猜。进而达到幼儿愉悦的互动探索的目标。
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互动。在区域材料的投放时可以适当的结合当地的本土资源来创设区角材料。如在儿歌《剪刀喀嚓喀》活动中,我投放了一些本土的剪纸作品,幼儿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可以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了解本土文化。
幼儿的社交性能力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而得到发展的,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常常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培养了他与主题相关的社交能力如:合作能力、表达理解能力等。
幼儿积极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区域游戏中也有很好的表现。游戏过程中,幼儿会有出现很多与其他小朋友发成小摩擦的事情,而老师往往不能及时出现时,这时就要幼儿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这些矛盾,在无形中培养了幼儿优良的个性品质和爱动脑的习惯。
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玩自己喜欢的材料时持续时间往往能延长,在幼儿不自觉的情况下培养儿童的注意力。
在区域游戏中,很多材料都是废旧物品再利用做成的,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指导者要适当的提醒幼儿爱护材料,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
总之:区域游戏、主题目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联系、互为支撑、互为渗透、互为融合的,都要围绕幼儿的学习特点、兴趣与需要而设计、展开。使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无论其中的显形教育还是隐形教育,目的都是为幼儿创设适宜发展的环境,促进幼儿、教师共同发展。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点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