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堂堂的手机总会收到很多陌生来电的打扰,不仅有国内各地的号码,还有一些境外电话。小堂堂不禁感叹,现在的电信诈骗也太猖狂了!这些信息到底都是怎么泄露的呢?
电信诈骗真实案例
上海阿婆接听快递丢失电话,
百万积蓄险泡汤!
4月11日,家住上海宝山月浦的孙老伯报警称,老伴接到了一个电话, 才聊了两分钟,就将家里所有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全告知了陌生人。
原来,孙老伯老伴接到的是个 声称“快递丢失”的电话,要理赔给她213元,但对方又说“付款时显示账号违规不能转账”。阿婆听后马上慌了,不知该怎么办;对方说要查她的资金, 如果不按指示操作,将被扣除7万元,还会成为失信人员。巧合的是,孙老伯的老伴确实刚在网上买了东西,便信以为真,将银行卡账号和密码都报给了对方。
想到辛苦存下的一百多万可能要没了,阿婆失声痛哭。当时已过了下午四点,泄漏信息的银行卡涉及多家银行,经过民警与犯罪分子的“赛跑”,以及银行工作人员想到了 最快的锁卡办法“输错误密码”,孙老伯夫妇迅速将所有银行卡成功锁卡。幸运的是,此时骗子尚未转款成功,老两口保住了高达百万元的全部积蓄。
这件事给我们所有人敲响警钟!
事实上,所有的电信诈骗
都是从个人信息泄漏开始的
手机上哪些被忽视的小细节
正在偷偷泄漏你的隐私?
快来对照查看!
5个手机使用小细节
正在泄露你的隐私
1、手机原图
大家在网上晒图分享的时候,会选择上传更清晰的原图。但也正因更清晰,所以它也携带了更多的信息。
用手机拍照时,手机会同步生成照片的相关参数,里面包括很多敏感信息:拍摄时间、所用设备、拍摄参数、图像处理参数、GPS位置信息……甚至手指的指纹、眼睛里倒映出的影像等等。而上传原图的话,这些都会全部上传。
对于懂行的人来说,他们能获取很多的个人信息。
2、手机输入法
有时候你会发现刚跟朋友聊过的东西,很快就会出现在购物推荐表里,这其实是输入法搞的鬼!
某些输入法在安装时,会比较含蓄地把提示夹在隐私条款里,一般人可能不会细看。
有些输入法会非常直接,跳出一个弹窗横在页面上,你不同意?不能用!
一旦“同意授权”,无论你说什么,你的信息全部都会被记录下来!
3、手机剪贴板
剪贴板就好比快递中转站,你每次复制的信息都会先到这,才会被派送到一个新的地址。
在这个过程中, 剪贴板接触一些你的隐私信息往往没办法避免,比如你的密码、验证码、地址、银行卡号、聊天记录,等等。
如果不定期清理,当你打开其他应用的时候,那些应用就会偷看你的隐私,以此用来推送广告,甚至被不法分子截取盗用。
4、手机蓝牙
看看你的手机蓝牙平时是不是一直开着?因为小编要经常出门乘地铁、查导航之类的,手机打开蓝牙之后就没关过,直到小编知道了这个:
波士顿大学研究员发现:蓝牙通信协议中存在漏洞,未经授权的近距离蓝牙设备,可以截获用户的蓝牙,连接窃取数据。
也就是说,只要别人和你的蓝牙在同一个网络,并且你的蓝牙是打开的,那别人就可能通过蓝牙“监听”你的设备,不仅能偷取你的敏感信息,还能跟踪定位你。
5、网盘链接
如果在使用网盘分享信息时不设密码,链接公开的同时,你的个人主页以及网盘内的所有信息,也能被别人直接看到。这种行为的最大风险,是来自网络爬虫。
现在很多网盘的搜索网站,就是使用的爬虫技术。通过关键词搜索,就能搜到别人网盘的内容,不少犯罪团伙利用爬虫抓取个人信息,以此来赚钱。
个人信息处理
6个方面别大意
1.网上购物谨慎填写个人信息
※在办理店铺会员、填写收货信息时,如果不是要求必须实名制,可以 选择昵称代替。
※如果选择快递驿站、快递柜等自取方式, 不必精确到住址的具体门牌号。
2.处理个人信息时格外小心
有关个人的信息内容一定要 及时退出、删除痕迹或者销毁。例如,扔掉快递包装前,将粘贴的快递单进行销毁;纸质文件,可以用碎纸机等撕碎销毁。
3.使用手机软件时谨慎授权
在授权手机软件相关权限时,一定要仔细查看通知的内容, 对于没必要的权限进行关闭。同时,对于长期不用的软件或网站,也要 取消账号授权。
4.使用个人信息时需多留心
关于证件照片,不要一直存放在手机里,要及时删除。
另外,在复印相关证件后,最好在空白处写上 “本复印件仅供xx用途,他用无效”的话术,尽可能确保个人信息不被他人利用。
5.公开平台发布信息不要大意
在公开平台上发布内容前,一定要检查个人信息是否暴露出来。对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等 关键内容进行遮掩。
同时,与网友进行互动时,不要轻易留下个人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
6.晒朋友圈时,尽量别晒这几样
①不要晒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
②不要晒护照、家门钥匙、车牌;
③不要晒地理位置;
④不要晒孩子照片及姓名;
⑤不要晒家中老人照片。
提高手机使用安全性
掌握“3关闭”+“1致电”
1、“附近的人”请关闭
微信上“附近的人”的功能,可定位你的位置。可依次点击“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附近”,选择关闭“附近的人”。
2、“允许搜索”请关闭
在微信“隐私”中,关闭“通过QQ号搜索到我”和“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
3、“允许查看”请关闭
在微信“隐私”选项中,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
4、手机丢失,请致电
致电运营商,挂失手机号;
中国移动10086
中国联通10010
中国电信10000
致电各银行,冻结手机网银;
中国银行95566
建设银行95533
工商银行95588
农业银行95599
交通银行95559
招商银行95555
光大银行95595
浦发银行95528
致电 95188,解除支付宝;
登录网站 110.qq.com,解除微信。
这些保护个人信息的小技巧
你掌握了吗?
快分享转发给你的亲朋好友吧~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点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