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家长都听过孩子这样的告状:“妈妈,小朋友不跟我玩儿!”
面对这种情况时,妈妈通常会怎么回答孩子?
伟才教育总部资深督导、家庭教育指导师金艾在她过往的工作经验中,听到过最多的答案是:
“不玩就不玩呗,我们也不缺这个朋友。”
“他们为什么不跟你玩? 他不跟你玩,我还不跟他玩呢!”
“走,回家,爸爸妈妈陪你玩。”
金园说,这些回答看似平常,但却很容易影响孩子整个人生的态度。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正确回应孩子这个问题的三种句式:
句式一
“宝贝,别人不跟你玩,并不代表你不好,在妈妈眼里你永远是最好、最棒的。”
这样的回答,可以 保护孩子自尊心和独立个性。
句式二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朋友,如果不开心,你可以选择交其他新的朋友。”
这样的回答,可以 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句式三
“宝贝,即使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找到适合你自己、让自己感到舒服的朋友就可以了。”
这样的回答可以 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
回答了孩子的问题,给予孩子关怀安慰之后,那家长还可以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被孤立”的困境呢?
01
与孩子共情,聆听孩子的心声
受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影响,孩子对事实的描述可能会有所出入。 在没搞清楚事实的真相之前不要给孩子贴上了被孤立的标签,因为这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会让孩子更加认定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弱小的人”。
家长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语气柔和地跟孩子聊聊知心话,告诉孩子很多人会面临这个问题,引导他们讲出内心感受。让孩子知道,你会站在他身边,支持他,帮助他解决这个困境。
02
分析原因,“陪”孩子解决问题
询问孩子具体情况,分析孩子“被孤立”的原因, 帮助孩子自己做一些行为上的调整:
比如,如果孩子是因为自身卫生状况被孤立,家长应该检查他的衣着,及时纠正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如果是因为特立独行的个性或者过人的智力,那么可以让他适当低调一点;如果是因为胆小,平时就要多肯定孩子,让他变得自信起来……
03
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自身的行动,为孩子示范人际交往的技巧,比如:关心、帮助、分享、诚实等等受人欢迎的人际交往特质。
如果发现孩子在和小朋友的互动交往中表现出了这些特质,要及时予以肯定并且适当强化这些表现。
父母可以多给孩子建立一些社交圈, 多带他们进入不同的社交环境,从而认识更多的小伙伴,孩子就不会因为被一个小圈子排挤而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
其实小孩子的世界很单纯, 尤其是在低龄的时候,交朋友往往没有固定性,可能今天和你玩,明天和他玩,爸爸妈妈们也不用因为孩子一句“小朋友不和我玩”而太紧张。但我们也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总有欣赏你的朋友,能够与你一起成长。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