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不仅我们现代人爱发呆,古人也喜欢发呆。
古人一发呆,就写出一首绝美诗句。
唐朝诗人李白对月亮情有独钟,小时候常常一个人对着天上的月亮发呆。长大后,回望儿时望月发呆的自己,写下了《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朝廷上班,主要职责是代当朝皇帝起草诏令,上班期间闲暇时间较多,无聊中他对着紫薇花发呆,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紫薇花》: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唐朝诗人王维畅游秀丽隽永的山水间,在宁静清幽中静静地发呆,桂花从枝头飘落的声音、被惊动的山鸟传来的清脆叫声,让发呆的王维诗性大发,写下《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发呆”有很多好处,
就像三位诗人发呆时获得灵感写诗一样,
发呆让人更有创造力。
但我们很多父母曾困扰于
“孩子爱发呆”的问题,
“我的孩子经常会出神,眼睛望着天空,
不知道在想什么。”
“孩子经常发呆,是不是在偷懒啊”
“孩子总发呆,是不是专注力不够”
在一些父母眼里,
“发呆”是件不可原谅的事情,
看到孩子在发呆,
就会质疑并打断孩子。
到底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发呆”?
先为“发呆”正个名!
人为什么会发呆呢?
发呆是人的大脑对于外界事物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不经意间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安静状态,属于自我保护和调适。
在繁忙的学习工作状态下,人的大脑会逐渐变得迟钝,进而影响身体各项机能的运转。在这个时候,发呆可以“清空大脑”,使身体机能恢复正常运作。
心理专家表示: 人在高压的状态下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会对家庭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产生不良影响。
而人在发呆的时候,人脑意识活动减弱,处于一种清醒而放松的状态,是很好的精神调剂手段。
“发呆”对孩子有哪些益处?
经常会听到家长将“发呆”与“开小差”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孩子在偷懒。
但实际上,发呆不仅不是件坏事,还可以帮助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早在2016年,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就推出了“5125”健康生活理念中,建议每人每天抽出5分钟发呆。
“发呆”具体对孩子有哪些益处呢?
●可以让孩子得到充足的休息
发呆的时候,孩子能暂时放空自己,这个时候他的头脑其实是清醒的,但是不必为眼前的繁杂事物而感到忧心,而是处于放松的状态,这样能大大缓解大脑的疲劳。等到发呆结束,孩子有更多的精力来做未完成的事。
●可以提升孩子的记忆力
有研究人员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发现,人在发呆的时候,大脑中负责集中注意力的脑区会沉静下来,而负责回忆、评价和想象的脑区却会变得格外活跃,也就是说,在发呆时其实是在锻炼大脑的记忆和想象力,对孩子记忆能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
●可以改善孩子焦躁的个性
那些经常爱发呆的孩子,在性格上更为沉稳,不是他们遇不到烦心或者火冒三丈的事情,而是能通过发呆、暂停等方法,让自己的心情冷静下来,从而减轻压力,缓解情绪,减少焦虑的状态。从这个角度说,爱发呆的孩子其实是情绪掌控的强者。
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发呆时,人的脑电活动以α波为主,大脑充满α波时,人的意识无法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活动。此时,大脑凭直觉、灵感、想象等接收和传递信息。特别是中间α波(9赫兹~12赫兹)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加速信息收集,增强记忆力,是促进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
因此孩子发呆的时候,通常是他们想象力爆棚的时候,而想象力正是创造力的源泉。当现实的情况让孩子感到“不满”或者“有待改进”时,他们就会依靠现实为蓝本,从自己的大脑中开始想象各种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缺失和认知上的盲点。
孩子发呆时,家长该怎么做?
部分家长可能会问: 我家孩子就爱发呆,我该怎么办呢?试着做到以下几点吧!
不要轻易打扰孩子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发呆,认为这样是浪费时间。家长记住了,这是孩子在思考或休息或想象,请静静等待,不要轻易打扰孩子,让孩子大脑能够得到充分休息,提高孩子的记忆和想象力。
适当给孩子“留空”
家长不要总想着帮孩子把生活学习都安排好,过于紧凑的生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要懂得适当给孩子“留空”,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有益,也能锻炼孩子的自主和独立能力。
接纳孩子发呆的权利
要认可孩子发呆的权利,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的,所以他们才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造能力,家长不要轻易以自己的想法给孩子行为贴上标签,要尊重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让孩子学会自己使用时间
很多时候,父母因为孩子还小,总是想帮助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其实父母不要为孩子安排所有的事情,也不要总是待在孩子的身边,要有意识地锻炼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但是长时间发呆……
发呆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长时间屏蔽外界信息,很容易使人产生抑郁等负面情绪, 所以每次发呆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
另外,发呆的时候,头部可以靠在后面或者由手臂支撑更好,头颈部肌肉的放松更有利于产生充分的松弛反应。如果发呆时不能尽快地放松下来,可以回忆自己以前经历过的轻松愉悦的场景,比如躺在温暖的被窝、骑车吹拂着轻柔的春风、置身于温暖舒适的海滩……
发呆时还可以配合深度的呼吸,特别是 腹式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肌肉上,主动地收缩或舒张腹肌,进行5~8次缓慢腹式深呼吸,不但可以减压,也可增加大脑的氧气供应。
但是家长要注意:如果发现孩子经常发呆,或在玩耍、进食、说话时突然中断,伴有表情呆滞、凝视、手中物体掉落等,家长就要警惕多动症或失神性癫痫的可能性,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您的孩子有发呆的习惯吗?
您在孩子发呆的时候会打断他/她吗?
不妨每天邀请孩子发呆五分钟,
给生活充充电~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